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可出现哪些不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见不适包括呼吸困难(早期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甚至休息时气短)、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晨起明显)、咳痰(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感染时增多变脓性)、喘息和胸闷(重度或急性加重期常见)以及全身性症状(病情重或急性加重时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乏力等)。同时针对特殊人群有温馨提示,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防跌倒、选温和锻炼方式;儿童家长需密切关注症状,避免接触刺激物,谨慎用药;有吸烟史人群必须戒烟并定期查肺功能;职业暴露人群工作要做好防护、定期体检,确诊后尽量脱离原环境。
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见不适
1.呼吸困难:这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主要的症状。早期多在劳力时出现,比如日常步行速度加快、爬楼梯等活动后,会感觉呼吸费力,气不够用。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甚至在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这是因为肺气肿导致肺部弹性回缩力下降,气道阻力增加,气体进出肺脏受限,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研究表明,约80%90%的患者会以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为首发或主要症状就诊。
2.咳嗽:多数患者有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症状。起初可能仅在早晨起床时咳嗽,咳出少量白色黏液痰。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可能在全天都出现,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或接触刺激性物质后,咳嗽会明显加重。这主要是由于气道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机体通过咳嗽反射来排出这些分泌物。
3.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这与夜间睡眠时痰液在气道内积聚有关。当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量会增多,可呈脓性痰。这是因为炎症状态下,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和黏液腺肥大、增生,分泌大量黏液,且感染时白细胞渗出,与病原体混合形成脓性痰。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尤其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期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表现为呼气时伴有哮鸣音。胸闷的感觉在活动后或病情加重时较为明显,这与气道狭窄、通气不足以及肺过度充气等因素有关。约30%40%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喘息和胸闷症状。
5.全身性症状:病情较重或急性加重时,患者可出现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乏力等。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呼吸困难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胃肠道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引起营养吸收不良。食欲减退可能与胃肠道淤血、缺氧以及炎症介质的作用有关。乏力则是因为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障碍,导致肌肉功能受损。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本身有所下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会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使机体缺氧更为明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因感冒诱发呼吸道感染,从而加重肺气肿病情。由于老年人行动相对不便,家中环境应保持整洁、无障碍物,防止因呼吸困难导致跌倒受伤。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选择较为温和的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且锻炼强度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对其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如呼吸频率、咳嗽程度等。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空气污染等刺激性物质,因为儿童气道更为敏感,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物理排痰等,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影响的药物。
3.有吸烟史人群: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必须立即戒烟。吸烟会持续损伤气道和肺泡,使肺气肿病情快速进展。除了主动吸烟,也要避免吸入二手烟。同时,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职业暴露人群: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暴露人群,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风险较高。在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佩戴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肺部病变,及时采取措施。若已确诊肺气肿,应尽量脱离原工作环境,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