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通常包括体位护理、用药护理、患肢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出现该病症的原因通常包括外伤、静脉穿刺、血液高凝状态等。
1.体位护理
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同时,避免膝下垫枕,防止影响小腿静脉回流。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久站、久坐和长时间行走。
2.用药护理
遵医嘱准确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重组链激酶等药物治疗,能达到溶栓的目的。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3.患肢护理
还应保持患肢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其次,可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均匀包扎,压力适中,促进静脉回流。并且要观察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使用效果及局部皮肤情况,如果感觉到不适要及时调整。
4.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疼痛、活动受限及担心预后而焦虑、恐惧,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5.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低脂、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橙子、柚子、油麦菜、米粥、米汤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避免食用辣椒、生姜、大蒜、炸鸡等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引发便秘。
患者日常还应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若下肢肿胀、疼痛突然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肺栓塞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