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鼻炎是药物长期作用的结果,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等,还可能有流涕等症状,长期使用鼻血管收缩剂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儿童、老年、孕妇和哺乳期患者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
1.双侧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讲话带鼻音。
2.鼻内干燥不适,分泌物少,患者一般不打喷嚏。
3.若有感染,则可有流涕、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
4.长期使用鼻血管收缩剂可引起黏膜萎缩、嗅觉丧失、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在患有药物性鼻炎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儿童患者:由于鼻黏膜娇嫩,加之鼻窦黏膜血管丰富,感染时黏膜肿胀,分泌物较多,容易堵塞鼻道,导致呼吸困难。因此,在治疗儿童药物性鼻炎时,应尽可能使用中药或副作用小的西药,避免使用对鼻黏膜有较大刺激的药物。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在治疗药物性鼻炎时,应考虑这些疾病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这些疾病的药物。同时,老年患者的鼻黏膜较为脆弱,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谨慎,剂量不宜过大。
3.孕妇患者:孕妇在治疗药物性鼻炎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保持鼻腔清洁等方法缓解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4.哺乳期患者:哺乳期患者在治疗药物性鼻炎时,应避免使用可能通过乳汁分泌的药物,以免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保持鼻腔清洁等方法缓解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