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脑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具有高病死率和致残率,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典型症状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改变、运动和感觉障碍等,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及神经系统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主要是控制血压和改变生活方式。
一、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至40%。脑疝是指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高于临近分腔,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三、临床表现
1.头痛、呕吐:颅内压升高可引起头痛、呕吐,常呈喷射状。
2.意识障碍:轻者出现嗜睡、昏睡,重者可出现昏迷。
3.瞳孔改变: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4.运动和感觉障碍: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四、诊断
1.头颅CT:可明确脑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
2.神经系统检查:了解患者的意识、运动、感觉等功能。
3.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等,以排除其他病因。
五、治疗
1.内科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等。
2.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等。
六、预防
1.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2.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3.定期体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脑出血脑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