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可以治好吗
中耳炎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其病因包括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等,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刺抽液等。
1.病因
感染:中耳炎可由咽鼓管途径、外耳道鼓膜途径、血行感染等引起。
咽鼓管功能障碍:如咽鼓管阻塞、机械性阻塞、功能障碍等,可导致中耳负压、渗出和积水。
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中耳炎症。
擤鼻不当:如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可导致鼻涕经咽鼓管挤压到中耳,引发中耳炎。
游泳:如果鼓膜有穿孔,污水进入中耳,容易引发中耳炎。
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可因炎症直接蔓延而导致中耳炎。
喂奶不当:如平卧喂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引发感染。
2.治疗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
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可用双氧水清洗脓液后,再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全身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选择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滴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鼓膜切开术:如果中耳有积脓,可在鼓膜穿孔后,用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
鼓膜穿刺抽液:如果中耳积液黏稠,鼓膜穿刺抽液难以完成,可在鼓膜切开后置管,以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需要注意的是,中耳炎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游泳等。如果出现耳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儿童中耳炎的治疗应特别注意,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呈水平位,故咽部感染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此外,儿童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这些疾病也可并发中耳炎。因此,儿童如有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并发中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