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治疗方法
丹毒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发于下肢和面部,表现为起病急、局部片状红疹、颜色鲜红、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若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可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镇痛药、抗组胺药)、局部治疗(以消炎、杀菌、干燥为原则,可外用20%鱼石脂软膏、3%碘酊等,若有皮肤坏死,可选用0.05%依沙吖啶溶液或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物理治疗(浅层紫外线红斑量照射可促进炎症吸收、止痛,音频电疗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吸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抬高患肢、避免久站或久坐、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破损、饮食上应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丹毒具有复发性,因此在治愈后仍需注意预防,如有足癣等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鞋袜,保持皮肤清洁。
丹毒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系统药物治疗: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其他药物:若患者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可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疼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药,如布洛芬;皮肤瘙痒者可给予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2.局部治疗:
外用药物:以消炎、杀菌、干燥为原则,可外用20%鱼石脂软膏、3%碘酊等。
湿敷:若有皮肤坏死,可选用0.05%依沙吖啶溶液或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3.物理治疗:
紫外线疗法:浅层紫外线红斑量照射可促进炎症吸收,止痛。
音频电疗: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吸收。
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抬高患肢,避免久站或久坐。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破损,以免加重病情。饮食上应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丹毒具有复发性,因此在治愈后仍需注意预防。如有足癣等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鞋袜,保持皮肤清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