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意识障碍(从嗜睡、反应迟钝到昏迷)、肌张力改变(早期增高后期可能降低)、原始反射异常(如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惊厥(多在出生后1224小时出现多种形式)、呼吸节律改变(呼吸不规整、暂停、过快或过慢);对于早产儿这一特殊人群,需密切关注上述症状,因其病情变化快,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循治疗方案,注意保暖、保持环境安静,还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以促进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一、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早产儿常出现嗜睡、反应迟钝,严重时可陷入昏迷状态。嗜睡表现为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且易唤醒,但唤醒后又很快入睡;反应迟钝指对刺激的反应减弱,如对声音、触摸等刺激反应不灵敏。昏迷则是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意识障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意识障碍越明显。
2.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在患病早期可表现为增高,早产儿肢体变得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转为肌张力降低,肢体松软,活动减少。不同阶段肌张力的变化,反映了脑部受损程度及病情进展。肌张力增高提示脑部病变处于早期或程度较轻,而肌张力降低往往表示病情加重,脑部神经损伤进一步发展。
3.原始反射异常:吸吮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是指轻触早产儿口唇,会引起其出现吸吮动作,若该反射减弱或消失,表明早产儿进食能力可能受影响,无法正常吸吮乳汁,影响营养摄入;拥抱反射是指当突然改变早产儿体位或受到惊吓时,其会出现双臂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的动作,该反射异常提示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4.惊厥:部分早产儿会出现惊厥症状,多在出生后1224小时内出现。惊厥形式多样,如面部肌肉抽搐、肢体局部抽动、眼球震颤等。惊厥的发生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提示脑部病变较为严重,需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对早产儿大脑造成进一步损伤,影响其神经系统发育。
5.呼吸节律改变:可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整,出现呼吸暂停、呼吸过快或过慢等情况。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同时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及发绀。呼吸节律改变与早产儿脑部呼吸中枢受损有关,严重时可导致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脑部损伤。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早产儿本身即为特殊人群,针对这一群体,需密切关注其上述临床表现。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病情变化快,任何细微的症状改变都可能提示病情进展。护理人员和家长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注意观察早产儿的日常状态,包括吃奶情况、精神状态、肢体活动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对于出现临床表现的早产儿,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维持适宜的体温,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病情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保证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避免加重早产儿的不适。此外,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了解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后遗症,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促进其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