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最常见药物是什么
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最常见的药物有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约50%长期服用者会发生牙龈增生,因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等)、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发生率30%-50%,通过干扰信号转导等致增生)、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约20%长期服用高血压患者会出现,与抑制钙离子内流有关)。特殊人群中,儿童应尽量选替代药物,家长密切观察;老年人因多病多药增加风险且牙龈有退变,用药需评估;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腔卫生不良人群应注重口腔清洁;有牙龈疾病病史人群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定期复诊,以应对药物性牙龈增生。
一、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最常见的药物
1.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是此类药物中导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典型代表。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有相关报道发现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的患者易出现牙龈增生。研究表明,约50%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牙龈增生。这是因为苯妥英钠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使合成的细胞外基质增多,同时抑制其降解,从而导致牙龈结缔组织增生。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癫痫患者,若长期使用苯妥英钠控制病情,需密切关注牙龈变化。
2.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常用于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反应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服用环孢素的患者中,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可达30%-50%。环孢素可通过干扰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牙龈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抑制其降解,还能影响牙龈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引起牙龈增生。对于接受器官移植或患有相关自身免疫疾病需长期使用环孢素的患者,定期口腔检查必不可少。
3.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是钙通道阻滞剂中常见的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在高血压患者中,若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约20%会出现药物性牙龈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硝苯地平抑制细胞内钙离子内流,影响成纤维细胞的代谢和功能,促使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有关。高血压患者若使用硝苯地平进行降压治疗,应留意牙龈健康状况。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因疾病需要使用上述可能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如癫痫患儿使用苯妥英钠,应尽量选择其他可替代药物,减少对牙龈发育的不良影响。因为儿童牙龈组织较成人更为娇嫩,药物性牙龈增生可能对其口腔功能和美观产生更大的影响,还可能影响恒牙萌出。若必须使用,家长需更加密切观察孩子牙龈变化,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
2.老年人: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可能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牙龈增生的风险。例如,同时使用硝苯地平控制血压和环孢素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时。而且老年人牙龈组织本身会出现生理性萎缩和退行性变,药物性牙龈增生可能加重口腔不适,影响咀嚼和进食。因此,老年人用药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史,医生需综合评估药物使用的必要性和风险,尽量选择对牙龈影响小的药物。
3.孕妇:孕妇在孕期生理状态特殊,任何药物使用都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若孕期因癫痫等疾病需用药,应权衡利弊,尽量避免使用可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不仅可能引起孕妇自身牙龈增生,影响口腔健康和营养摄入,还可能通过胎盘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作用。若有用药需求,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和密切监测下使用。
4.口腔卫生不良人群:本身口腔卫生习惯不佳,牙菌斑、牙结石堆积,会增加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无论是服用上述药物的哪类人群,都应更加注重口腔清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漱口水等辅助清洁工具,减少口腔局部刺激因素,降低牙龈增生的发生几率。
5.有牙龈疾病病史人群:既往有牙龈炎、牙周炎等牙龈疾病病史的患者,牙龈组织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在服用可能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时,更容易诱发和加重牙龈增生。这类人群在用药期间应积极治疗原有的牙龈疾病,定期复诊,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性牙龈增生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