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小儿脑瘫的致病因素包括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因素。出生前,遗传因素中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可致脑瘫,母体因素如孕期感染、患严重疾病、不良生活方式等会危害胎儿脑发育;出生时,早产和低体重因器官系统尤其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脑损伤,窒息会引发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产伤可造成胎儿头部损伤致脑瘫;出生后,新生儿期严重黄疸和感染可能引起脑组织损伤致脑瘫,头部外伤也会增加脑瘫风险。预防上,有家族遗传病史家庭备孕前应遗传咨询,孕期女性需做好保健产检,分娩选正规机构,对高危新生儿密切监测,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一、出生前因素
1.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可导致小儿脑瘫。例如,研究表明,约10%的小儿脑瘫患者存在明确的遗传病因。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患儿除有智力发育迟缓外,常伴有脑瘫症状。单基因突变疾病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也可能引发小儿脑瘫。家族中有脑瘫或其他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史的家庭,后代患脑瘫风险相对增加。
2.母体因素:母亲在孕期的健康状况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孕期感染是常见的危险因素,如孕期风疹病毒感染,可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增加脑瘫风险。有研究显示,孕期风疹病毒感染的孕妇,其胎儿患脑瘫的概率比正常孕妇高30%50%。此外,孕期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感染,也可能损害胎儿脑发育。孕期母亲患严重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影响胎盘血液灌注,导致胎儿缺氧,进而引发脑损伤。数据表明,患有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其胎儿发生脑瘫的风险是正常孕妇的23倍。孕妇孕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吸毒等,同样会危害胎儿脑发育。吸烟孕妇胎儿发生脑瘫的风险较不吸烟孕妇增加1.52倍。
二、出生时因素
1.早产和低体重: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低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易发生脑损伤。据统计,约70%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脑瘫较为常见。早产和低体重儿患脑瘫的风险分别是足月儿的1015倍和510倍。
2.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窒息会引起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是导致小儿脑瘫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度窒息患儿发生脑瘫的概率可达20%30%。
3.产伤:分娩过程中,如使用产钳助产、胎头吸引等器械助产,或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导致难产,可能造成胎儿头部损伤,引起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等,进而引发脑瘫。
三、出生后因素
1.新生儿期疾病:新生儿期患严重黄疸,即高胆红素血症,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时,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沉积在基底神经节、脑干神经核等部位,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脑瘫。有研究显示,胆红素水平超过342μmol/L时,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进而可能引发脑瘫。新生儿期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炎症可侵犯脑实质,导致脑组织损伤,引发脑瘫。患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约10%20%可能遗留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2.头部外伤:小儿出生后,尤其是在学步期和幼儿期,头部意外受伤,如摔倒、碰撞等,若损伤严重,可导致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影响脑功能,增加脑瘫发生风险。
温馨提示: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家庭,备孕前应进行遗传咨询,评估胎儿患脑瘫及其他遗传性疾病的风险。孕期女性应注意孕期保健,定期产检,积极预防和治疗孕期疾病,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分娩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尽量避免因分娩不当导致的新生儿损伤。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有窒息、黄疸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有助于降低脑瘫发生风险或改善预后。一旦发现小儿有运动发育迟缓、姿势异常等可疑脑瘫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