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红肿很痛怎么办
牙龈红肿疼痛由口腔局部和全身因素导致,治疗方法多样,不同人群也有特殊注意事项。口腔局部因素包括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治疗上,一般治疗需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分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手术治疗有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智齿拔除等。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用药遵医嘱;孕妇注意口腔护理,孕中期可进行简单口腔治疗,用药谨慎;老年人要关注假牙及基础疾病,治疗考虑身体状况和药物耐受性。
一、明确病因
牙龈红肿疼痛通常由多种原因导致。
1.口腔局部因素
牙龈炎: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出现红肿疼痛,刷牙或咬硬物时可能出血。例如,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刷牙不彻底,食物残渣易形成牙菌斑,逐渐矿化变为牙结石。
牙周炎:多由牙龈炎发展而来,除牙龈红肿疼痛,还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一项针对成年人的牙周疾病调查显示,约60%的牙周炎患者早期有过牙龈炎未及时治疗的经历。
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过程中,因位置不正或萌出空间不足,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多见于1825岁年轻人。萌出受阻的智齿周围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引发炎症。
食物嵌塞:进食后食物残渣嵌在牙缝中,若不及时清除,会压迫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如吃肉类等纤维性食物时,易塞牙。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装置,会刺激牙龈,引起红肿疼痛。如活动假牙边缘过长、过锐,长期摩擦牙龈。
2.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患者,因白细胞异常增生,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可能出现牙龈肿胀、疼痛,且易出血不易止血。据血液科临床数据,白血病患者约30%40%会出现牙龈相关症状。
内分泌紊乱:女性在孕期,激素水平大幅改变,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易引发孕期牙龈炎,出现牙龈红肿疼痛。研究表明,约70%的孕妇在孕期会有不同程度的牙龈问题。经期时,女性体内激素波动,也可能使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
其他: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易出现牙龈红肿疼痛。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23倍。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牙菌斑。饭后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残留。临床研究显示,坚持正确刷牙和漱口,可降低牙龈炎发生率约30%。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牙龈,加重疼痛。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橙子、柠檬、草莓等,有助于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维生素C缺乏会使牙龈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易出血肿胀。
2.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如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清洁、杀菌、除臭作用,可冲洗牙龈沟,减少细菌滋生。碘甘油可直接涂抹在红肿的牙龈上,有收敛、消炎作用。
全身用药:对于炎症较重、伴有全身症状或由全身疾病引起的牙龈红肿疼痛,可能需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手术治疗
龈上洁治术:适用于牙龈炎、轻度牙周炎患者,通过超声波洁牙机或手动器械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牙菌斑,缓解牙龈炎症。这是治疗牙龈炎的主要方法,临床有效率可达90%以上。
龈下刮治术:针对牙周炎患者,当牙周袋较深,龈上洁治无法彻底清除深部牙结石时,需进行龈下刮治,清除牙周袋内的牙结石和病变组织。
智齿拔除:对于反复发炎的智齿,待炎症控制后,应考虑拔除,防止炎症复发。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牙龈红肿疼痛可能因口腔卫生习惯差或乳牙萌出不适引起。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从儿童开始长牙就用指套牙刷蘸清水清洁口腔,逐渐过渡到使用儿童牙刷。儿童刷牙时,家长应监督确保刷牙方法正确,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牙龈。若因乳牙萌出导致牙龈红肿,可使用干净的纱布蘸凉水轻轻擦拭牙龈,缓解不适。不建议自行给儿童使用药物,如需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使用不当易造成损害。
2.孕妇
孕期牙龈红肿疼痛多因激素变化引起。孕妇应更加注意口腔卫生,可选择孕期专用的口腔护理产品。治疗上,一般在孕中期(46个月)相对安全时,可进行简单的口腔治疗,如龈上洁治,但治疗前需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孕早期和孕晚期尽量避免手术,以免引发流产或早产。不建议自行用药,如需用药,应咨询妇产科和口腔科医生,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
3.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红肿疼痛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牙周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以及佩戴不合适的假牙。对于佩戴假牙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假牙是否合适,保持假牙清洁。患有全身性疾病的老年人,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糖。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药物耐受性,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