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的病因
反流性咽喉炎的病因主要有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清除能力下降、咽喉部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胃食管反流病、咽喉部疾病等。
1.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
食管下括约肌(LES)如同食管与胃之间的“阀门”,正常情况下,它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当LES功能障碍时,“阀门”松弛或异常开放,胃酸、胃蛋白酶等强酸性物质便会反流至食管甚至咽喉。
2.食管清除能力下降
食管具有清除反流物的功能,通过食管蠕动将反流的胃内容物推送回胃,或借助唾液中和胃酸。但当食管蠕动功能减弱(如老年人食管肌肉退化、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累及食管),或唾液分泌减少(如干燥综合征患者、长期使用某些降压药)时,食管清除反流物的效率大幅降低。反流物长时间滞留食管,不仅损伤食管黏膜,还会随着食管压力变化进一步向上反流至咽喉,引发炎症。
3.咽喉部黏膜防御机制减弱
咽喉部黏膜自身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可抵御外界刺激物。然而,长期吸烟、酗酒、过度用嗓、空气污染等因素,会破坏咽喉部黏膜的完整性和黏液屏障,使其抵御胃酸侵蚀的能力下降。此外,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也会影响黏膜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削弱防御功能。当胃酸反流至咽喉时,失去良好保护的黏膜更易被损伤,诱发炎症反应。
4.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反流性咽喉炎的重要基础病因。GERD患者因食管抗反流屏障破坏、食管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原因,频繁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的症状。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成分,不断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如果反流物进一步向上蔓延至咽喉,持续刺激咽喉黏膜,就会导致反流性咽喉炎。研究表明,约半数GERD患者同时伴有反流性咽喉炎症状。
5.咽喉部疾病
某些咽喉部疾病会增加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风险。例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可阻塞气道,使咽喉部压力改变,影响食管上括约肌功能,促进胃内容物反流;声带息肉、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导致咽喉部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使其对反流物的敏感性增加,更易受到损伤。此外,咽喉部手术史也可能破坏局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干扰正常的抗反流机制,进而引发反流性咽喉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