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常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因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程感染等引起。其症状不典型,主要有体温不稳定、皮肤苍白黄疸、呼吸急促、反应差、腹胀等,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时进行支持和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注意事项。
1.病因:
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免疫功能不完善: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产程感染: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与新生儿的密切接触,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2.症状:
体温不稳定:发热或体温不升。
皮肤苍白、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反应差:精神萎靡、不哭、不吃奶。
腹胀:腹部膨隆。
3.诊断:
临床症状:医生会根据新生儿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等,以确定是否有细菌感染。
4.治疗:
抗生素治疗: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
对症治疗:根据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5.预防:
产前:孕妇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产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感染机会。
产后:注意新生儿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您的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同时,家长在照顾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