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是骨折后3周以上仍未愈合且有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风险的骨折,其症状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为及时就医、保持良好营养状态、按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注意事项为遵循治疗方案、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1.定义和症状
陈旧性骨折是指骨折时间较长,骨折断端已经形成骨痂,但骨折线仍然清晰可见。
患者可能会出现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原因
骨折后治疗不当,如固定不牢固、过早活动等。
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如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疾病,影响骨折的愈合。
骨折断端存在感染、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3.诊断
X光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情况,包括骨折的位置、类型、愈合情况等。
CT检查:可以更详细地了解骨折断端的情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其他检查:如骨密度检查、血液检查等,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4.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稳定性较好的陈旧性骨折。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固定、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移位明显、不稳定的陈旧性骨折,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等。
5.预防
骨折后应及时就医,接受正规的治疗。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活动。
6.注意事项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进行治疗和复查。
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如果出现骨折部位的疼痛加重、肿胀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陈旧性骨折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影响骨折的愈合和患者的健康。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促进骨折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