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累及肝脏,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黄疸、肝脏及脾脏肿大、肝功能指标升高等,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发热、皮疹、呼吸道症状等。确诊后需进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此外,孕妇产前应进行HCMV筛查,新生儿需加强护理。
1.黄疸:皮肤、巩膜发黄,这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所致。
2.肝脏肿大:肝脏可能会肿大,质地较软。
3.脾脏肿大:脾脏也可能会肿大。
4.肝功能异常:可能会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升高。
5.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能还会出现发热、皮疹、呼吸道症状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出现,且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如果怀疑新生儿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或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1.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如检测HCMVIgG、IgM抗体)、病毒核酸检测、肝功能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2.治疗:如果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医生可能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更昔洛韦等药物。同时,还会给予保肝治疗,如使用护肝药物。
3.监测:治疗期间,医生会密切监测患儿的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随访: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的恢复情况。
此外,对于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也非常重要。孕妇在产前应进行HCMV筛查,阳性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胎儿感染的风险。对于出生后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要注意加强护理,保持患儿的皮肤和口腔清洁,避免感染。
总之,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多样,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孕妇和家属应了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