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日常的注意事项
膜性肾病日常需注意饮食、休息、控制血压血糖、避免感染、定期复查等,同时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1.饮食调整:
低盐饮食:限制钠的摄入,每天不超过6g。
优质低蛋白饮食: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
低钾饮食: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橘子、土豆等。
低磷饮食:限制磷的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坚果等。
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2.休息与运动: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游泳等。
3.控制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会加重肾脏损害,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4.控制血糖:
定期检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肾病,应定期检测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等,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5.避免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避免感染。
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如商场、超市等,避免感染。
预防感冒: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6.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等。
7.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膜性肾病的治疗和预后与成人不同,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肾功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孕妇:膜性肾病患者怀孕时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哺乳期妇女: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婴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过敏体质者: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有其他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加重肾脏损害。
总之,膜性肾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休息、控制血压、血糖等,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应避免感染、劳累等加重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