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因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室负荷加重,代偿后逐渐肥厚扩张所致,其一般出现在高血压病数年至十余年后,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治疗上应控制血压、改善心肌重构,心功能失代偿期还需治疗心力衰竭,此外患者还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
一、病因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张,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
二、症状
1.心功能代偿期
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在体检时可发现左心室肥厚。
2.心功能失代偿期
患者可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等,严重时可出现右心衰竭的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下肢水肿等。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吸烟史、家族史等。
2.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血压、心率、心律等,检查心脏的听诊情况。
3.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以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四、治疗
1.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首先要控制血压,使血压达标。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2.改善心肌重构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心肌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3.治疗心力衰竭
当出现心力衰竭时,应按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如休息、吸氧、应用利尿剂、强心剂等。
4.其他治疗
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五、预防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避免血压波动。
2.改变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等,有助于预防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
3.定期体检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脏的病变。
六、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高血压性心脏病较少见,多由于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引起。治疗上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控制血压。
2.老年人
老年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较高,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上应更加谨慎。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应注意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3.女性
女性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称为妊娠期高血压。治疗上应注意休息,密切监测血压和胎儿情况,必要时终止妊娠。
总之,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积极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低盐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