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
新生儿败血症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约20%30%败血症患儿并发,临床表现不典型,靠脑脊液检查诊断,延误治疗可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肺炎发生率高,因新生儿生理特点病情进展快,有呼吸增快等表现,影像学可见肺部改变;感染性休克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有面色苍白等症状,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还有肝脓肿、骨髓炎、深部组织感染(如皮下坏疽)等其他并发症。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有高危因素的应加强监测,治疗时要遵医嘱,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侵犯脑膜,引发化脓性脑膜炎。据研究,约20%30%的新生儿败血症会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临床表现可不典型,除败血症的一般表现外,可出现嗜睡、烦躁不安、哭声尖叫、前囟饱满紧张、惊厥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检查,典型脑脊液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增高。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遗留脑积水、智力障碍、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二、肺炎
新生儿败血症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易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肺部,引发肺炎。新生儿肺炎在败血症患儿中的发生率较高,由于新生儿咳嗽反射弱,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差,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力不足,使得肺部感染更易发生且病情进展较快。临床表现为呼吸增快、呻吟、发绀、口吐白沫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斑片状阴影等改变。
三、感染性休克
严重的新生儿败血症可导致感染性休克,这是病情危重的表现。致病菌及其释放的毒素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感染性休克发生率虽相对不高,但病死率较高。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纹、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休克,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进一步危及生命。
四、其他并发症
1.肝脓肿:细菌在肝脏内繁殖,可形成肝脓肿。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和代谢器官,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败血症时细菌容易在此处定植并形成脓肿。表现为肝脏肿大、黄疸加重、肝功能异常等,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内液性暗区。
2.骨髓炎:新生儿骨髓富含血管,血流丰富,败血症时细菌易在此处停留并繁殖,引发骨髓炎。主要表现为局部肢体肿胀、压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影响骨骼生长发育。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改变,后期可见骨质破坏等表现。
3.深部组织感染:如皮下坏疽等,新生儿皮肤薄嫩,防御功能差,败血症时细菌可侵入皮下组织引发感染,多发生于腰骶部、臀部等受压部位,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硬结,迅速蔓延,中央皮肤可出现坏死。
温馨提示:新生儿败血症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预后,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情况,如发现孩子出现反应差、吃奶减少、体温异常、黄疸加重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对于有胎膜早破、母亲产前感染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医生会加强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败血症及并发症并进行干预。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医嘱进行抗感染等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