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诊断标准
小儿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包括年龄、测量方法和其他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注意事项包括定期测量血压、避免紧张和焦虑、避免使用影响血压的药物、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定期复查。
一、概述
小儿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不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高压)≥12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80mmHg。高血压可增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负担,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二、诊断标准
1.年龄:年龄不同,血压的正常范围也不同。
新生儿收缩压为60~90mmHg,舒张压为30~55mmHg。
1个月~1岁收缩压为70~90mmHg,舒张压为30~45mmHg。
1~6岁收缩压为80~100mmHg,舒张压为50~65mmHg。
6~12岁收缩压为90~110mmHg,舒张压为60~75mmHg。
2.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计,并让小儿保持安静状态。测量部位通常为上肢肱动脉。测量血压的次数应不少于2次,每次测量间隔1~2分钟。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相差5mmHg以上,需要再次测量,以确保结果准确。
3.其他影响因素:在诊断小儿高血压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小儿的情绪、运动、饮食、睡眠等。如果小儿在测量前进行了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食过咸等,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在测量血压前,需要让小儿休息10~15分钟,保持安静状态。
三、治疗
1.非药物治疗:对于轻度高血压的患儿,首先采取非药物治疗,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限制盐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睡眠等。
饮食: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制品等。
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可选择适合小儿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体重:过重或肥胖的小儿应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
限制盐的摄入:应减少小儿饮食中盐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
保持良好的睡眠: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如果非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或小儿出现了高血压急症(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小儿的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四、注意事项
1.定期测量血压:家长应定期带小儿测量血压,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2.避免紧张和焦虑:小儿在测量血压时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家长应给予小儿安慰和鼓励,帮助其放松心情。
3.避免使用影响血压的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压,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告知医生小儿的血压情况,以便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4.注意保暖:寒冷的天气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家长应注意小儿的保暖,避免着凉。
5.避免剧烈运动:小儿在剧烈运动后血压可能会升高,家长应避免小儿进行剧烈运动。
6.定期复查: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小儿,应定期复查血压、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