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胎膜早破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生殖道感染,阴道菌群失衡、有妇科炎症病史等会增加感染风险,导致胎膜局部张力和抗张能力下降;二是羊膜腔压力升高,双胎或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可使羊膜腔压力高于正常,引发胎膜早破;三是胎膜受力不均,胎位异常、头盆不称致使胎膜局部受力不均,增加胎膜早破可能性;四是营养素缺乏,铜、锌及维生素C等营养素缺乏影响胎膜合成,降低胎膜抗张能力,素食孕妇风险更高;五是创伤,医源性创伤如羊膜腔穿刺不当、人工剥膜,以及孕期腹部受外力撞击,都可能直接损伤胎膜导致胎膜早破。
一、生殖道感染
1.这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当孕妇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被打破,病原体如厌氧菌、衣原体、B族链球菌等上行侵袭宫颈内口局部胎膜,可使胎膜局部张力下降而导致胎膜早破。对于有多个性伴侣、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生活方式的孕妇,感染风险更高。比如一项针对1000例胎膜早破孕妇的研究发现,其中近40%的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殖道感染。此外,孕期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勤换内裤、不清洗外阴等,也会增加感染机会。
2.患有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病史的孕妇,在孕期炎症复发或加重,更易引发胎膜早破。因为炎症可导致胎膜局部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降解,使胎膜抗张能力降低。
二、羊膜腔压力升高
1.双胎妊娠或多胎妊娠时,子宫内羊水量相对较多,羊膜腔压力明显高于单胎妊娠,这会增加胎膜早破的风险。据统计,双胎妊娠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为单胎妊娠的23倍。对于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妇,由于子宫承受的压力更大,在孕晚期尤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进一步促使羊膜腔压力变化,增加胎膜早破风险。
2.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子宫胎盘血流减少,胎儿为了获取足够的养分,会促使羊水生成增加,导致羊膜腔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胎膜早破。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在孕期要严格控制血压,定期产检监测羊水量等指标。
三、胎膜受力不均
1.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等,会使胎儿先露部不能与骨盆入口衔接,盆腔空虚致使前羊膜囊所受压力不均,易引起胎膜早破。有过胎位异常分娩史的孕妇,此次妊娠再次出现胎位异常胎膜早破的风险相对增加,所以在孕期需尽早进行胎位纠正,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胸卧位等。
2.头盆不称,即胎儿头部大小与孕妇骨盆大小不相称,胎儿头部不能正常入盆,同样会使胎膜局部受力不均,增加胎膜早破的可能性。对于有头盆不称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身材矮小、骨盆狭窄等,孕期要密切评估胎儿大小和骨盆情况。
四、营养素缺乏
1.孕妇孕期缺乏铜、锌及维生素C等营养素,会影响胎膜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合成,使胎膜抗张能力下降,易引起胎膜早破。比如一项对500例孕妇的营养状况与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显示,在胎膜早破孕妇中,约30%存在不同程度的铜、锌及维生素C缺乏。孕妇在孕期应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海产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2.对于素食主义孕妇,由于食物来源相对单一,可能更容易出现营养素缺乏,尤其要注意额外补充相关营养素,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补充剂。
五、创伤
1.羊膜腔穿刺不当、人工剥膜等医源性创伤,可能直接损伤胎膜,导致胎膜早破。所以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孕妇在进行这些检查或操作后,要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如有无阴道流液等胎膜早破症状。
2.孕期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如摔倒、碰撞等,也可能引起胎膜早破。孕妇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行动要格外小心,避免去人员密集、易发生碰撞的场所。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强度较大工作的孕妇,在孕期应适当调整工作内容,避免腹部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