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胎盘粘连
胎盘粘连指胎盘绒毛仅穿入子宫壁表层,介于正常胎盘与穿透性胎盘植入之间,胎儿娩出后胎盘难从子宫壁分离。原因包括多次人工流产、剖宫产史、子宫内膜炎、高龄妊娠等。临床表现为胎儿娩出后胎盘长时间未剥离及不同程度阴道出血。诊断分产前(超声、MRI)和产后(胎盘娩出及病理检查)。治疗有保守(适用于出血少等且有生育意愿者,用宫缩剂、抗生素并观察)和手术(出血多等严重情况,选胎盘剥离术或子宫切除术)。特殊人群如相关病史及高龄孕妇孕期应加强产检、缓解心理负担,确诊者及家属需配合治疗,按医嘱护理。
一、胎盘粘连的定义
胎盘粘连指胎盘绒毛仅穿入子宫壁表层,是胎盘植入的一种类型,其介于正常胎盘与穿透性胎盘植入之间。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会在短时间内从子宫壁分离并娩出,但发生胎盘粘连时,胎盘无法顺利从子宫壁分离。
二、胎盘粘连的原因
1.多次人工流产:反复的宫腔操作会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破坏,使胎盘绒毛容易与子宫肌层粘连。临床研究表明,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孕妇发生胎盘粘连的风险显著增加。
2.剖宫产史:剖宫产手术会在子宫上留下瘢痕,再次妊娠时,胎盘可能附着于瘢痕处,增加胎盘粘连的可能性。据统计,有剖宫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的发生率高于无剖宫产史者。
3.子宫内膜炎:炎症会改变子宫内膜的生理状态,影响胎盘的正常着床和生长,促使胎盘与子宫壁发生粘连。
4.高龄妊娠: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生殖系统功能逐渐下降,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胎盘粘连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三、胎盘粘连的临床表现
1.胎儿娩出后,胎盘长时间不能自行剥离,通常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仍未娩出,且徒手剥离胎盘时发现胎盘与子宫壁紧密相连,难以分离。
2.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出血可为少量持续性,也可能大量出血导致产妇出现休克症状,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健康。
四、胎盘粘连的诊断
1.产前诊断
超声检查:是产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观察胎盘与子宫壁的关系,判断胎盘附着部位、形态及血流情况,对胎盘粘连有一定提示作用。如超声显示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等异常表现,需警惕胎盘粘连。
MRI检查:对于复杂情况或超声诊断不明确时,MRI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清晰显示胎盘与子宫肌层的关系,有助于准确诊断胎盘粘连。
2.产后诊断
产后根据胎盘娩出情况及徒手剥离胎盘时的感觉可做出诊断,若胎盘不能自行娩出,且徒手剥离困难,可确诊为胎盘粘连。同时,对娩出的胎盘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胎盘绒毛与子宫肌层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诊断。
五、胎盘粘连的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出血少、生命体征平稳、有保留生育功能意愿的患者,可尝试保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使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阴道出血及子宫复旧情况,定期复查超声了解胎盘残留及吸收情况。
2.手术治疗
对于出血多、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胎盘剥离术、子宫切除术等。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胎盘粘连严重、无法剥离且出血难以控制,危及产妇生命的情况,以挽救产妇生命为首要目标。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对于有多次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子宫内膜炎病史及高龄的孕妇,孕期要加强产检,告知医生既往病史,以便医生重点关注胎盘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此类孕妇心理负担可能较重,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解释相关知识,减轻其焦虑情绪。
2.若诊断为胎盘粘连,产妇及其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方案。对于选择保守治疗的产妇,需严格按医嘱用药、休息,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选择手术治疗的产妇,术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术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