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腺瘤怎么办
肾上腺腺瘤是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的良性肿瘤,分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诊断依靠测定血液和尿液激素水平的实验室检查及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方面,功能性腺瘤及直径大于4cm或有变化的无功能性腺瘤一般手术切除,多采用腹腔镜手术,直径小于4cm且不适合手术的无功能性腺瘤可观察随访。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手术需综合评估,观察要密切监测;儿童应积极治疗,选经验丰富团队,关注术后发育;孕妇需多学科评估,依症状决定处理时机;有基础疾病患者术前控制病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术后调整治疗方案。
一、肾上腺腺瘤的概述
肾上腺腺瘤是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的良性肿瘤,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功能性腺瘤会分泌过量激素,引发不同的临床表现;无功能性腺瘤通常不引起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二、肾上腺腺瘤的诊断
1.实验室检查
通过测定血液和尿液中的相关激素水平,判断腺瘤是否具有内分泌功能。如测定皮质醇、醛固酮、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等。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库欣综合征,由分泌皮质醇的腺瘤引起;醛固酮水平升高伴低血钾,可能是醛固酮瘤;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升高,可能为嗜铬细胞瘤。
2.影像学检查
超声:简便、无创,可初步发现肾上腺部位的占位性病变,但对于较小腺瘤的诊断准确性有限。
CT:能清晰显示腺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诊断肾上腺腺瘤的重要方法。增强CT可进一步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性质。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在鉴别肾上腺腺瘤与其他肾上腺疾病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适用于对CT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三、肾上腺腺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功能性肾上腺腺瘤,无论大小,一般建议手术切除,以纠正激素紊乱,缓解症状。无功能性腺瘤若直径大于4cm,或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肿瘤增大、出现症状,也考虑手术。
手术方式:目前多采用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于较大或复杂的腺瘤,可能需开放手术。
2.观察随访
对于直径小于4cm的无功能性肾上腺腺瘤,且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或存在手术禁忌证时,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每年复查CT或MRI)和实验室检查,监测肿瘤大小及激素水平变化。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在决定是否手术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基础疾病等情况。若选择观察随访,应注意密切监测,因老年人肿瘤恶变风险相对增加。随访过程中,若发现肿瘤有恶变倾向,应及时与家属及患者沟通,权衡手术利弊。
2.儿童
儿童肾上腺腺瘤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功能性腺瘤分泌的异常激素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时,需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尽量减少手术对儿童身体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同时,术后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内分泌调整治疗。
3.孕妇
孕期发现肾上腺腺瘤较为棘手。若为功能性腺瘤,分泌的激素可能影响妊娠过程,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高血糖等并发症,增加早产、流产风险。此时,需多学科团队(包括妇产科、内分泌科、外科等)共同评估病情。对于症状较轻、对妊娠影响较小的腺瘤,可在严密监测下继续妊娠,待分娩后再处理;若症状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可能需在合适孕周权衡利弊后进行手术。
4.有基础疾病患者
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肾上腺腺瘤前,需先控制好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对于正在服用相关药物的患者,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需使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此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压急剧升高的药物。同时,术后要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