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的原因是什么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原因包括糖尿病控制不佳,使机体长期处于高渗状态致细胞脱水;感染引发应激反应,升糖激素增加且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因素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干扰血糖代谢;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像老年人等因口渴中枢不敏感饮水少,以及呕吐、腹泻等致失水;还有急性疾病、长期高糖饮食且少运动等因素。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因机能衰退易缺水且药物影响血糖风险高,应定期测血糖、保证饮水并告知用药;糖尿病患者要遵医嘱控糖,遇感染等及时就医;认知或吞咽困难人群需家属协助饮水并关注血糖;儿童糖尿病虽少见但血糖波动大,家长要关注症状、合理安排饮食及鼓励运动。
一、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原因
1.糖尿病控制不佳: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且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重要基础原因。长期高血糖使得机体处于高渗状态,细胞内水分外渗,引起细胞脱水。特别是老年人,因机体调节功能减退,更易受高血糖影响,血糖控制不佳时发生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风险增加。
2.感染: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是常见诱因。感染会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促使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同时,感染还可能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相对不足加剧,血糖升高更为明显,进而诱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干扰血糖代谢或影响胰岛素作用。如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胰岛素分泌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升高;糖皮质激素能促进糖原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长期使用这些药物,若未密切监测血糖,易引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需使用此类药物时,风险更高。
4.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
水分摄入不足:多见于老年人或存在认知障碍、吞咽困难的患者。因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未能及时补充水分,或者因疾病导致意识不清,无法自主饮水,致使机体处于缺水状态,血液浓缩,血糖进一步升高,渗透压增大,引发昏迷。
水分丢失过多:呕吐、腹泻、大量出汗、血液透析等可导致机体水分大量丢失。例如严重腹泻时,肠道大量水分排出体外,若未及时补充,血液渗透压升高,血糖浓缩,可诱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5.其他因素:
急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这些疾病发生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迅速升高,同时可能伴有脱水等情况,增加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发生风险。
长期高糖饮食且运动量少:长期摄入过多高糖食物,又缺乏运动,会使血糖持续升高,加重胰岛负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血糖难以有效利用和代谢,逐渐发展为高渗状态,增加昏迷风险。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肾脏浓缩功能下降,口渴感觉不如年轻人灵敏,更易发生水分摄入不足。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使用多种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血糖。建议老年人定期监测血糖,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天适量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就医时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评估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2.糖尿病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感染、呕吐、腹泻等情况,及时就医,密切监测血糖,防止血糖过度升高。使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时,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加强血糖监测。
3.存在认知障碍或吞咽困难人群:家属应加强照顾,定时提醒或协助其饮水,保证水分摄入。关注其血糖变化,若发现有血糖异常升高趋势,及时送医。
4.儿童:儿童糖尿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风险也不容忽视。家长要关注孩子饮食、饮水和排尿情况,若孩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及时就医诊断。日常饮食合理安排,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过量摄入,鼓励适当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