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胎盘早剥的原因包括多方面:血管病变方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疾病等会因血管问题致使胎盘早剥风险增加;机械性因素有腹部直接撞击、脐带过短、羊膜腔穿刺不当;宫腔内压力骤减如胎膜早破、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或羊水过多时突然大量放羊水;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长时间仰卧位可引发;其他因素包含有胎盘早剥病史、吸烟及滥用可卡因等不良生活习惯、孕妇年龄较大及多产等。同时对高龄、有不良生活习惯、有胎盘早剥病史等特殊人群给出了孕期应定期产检、戒除不良习惯、调整心态等温馨提示。
一、血管病变
1.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致使胎盘与子宫壁分离。临床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较正常孕妇明显升高。
2.孕妇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同样会使全身血管病变,导致胎盘早剥风险增加。如慢性高血压患者,其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血管壁受损,易引发胎盘部位的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发生胎盘早剥。
二、机械性因素
1.腹部直接受到撞击,这是较为常见的机械性因素。比如孕妇不慎摔倒,腹部着地,外力直接作用于腹部,使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分离,引起胎盘早剥。在交通事故中,孕妇腹部受到强烈撞击,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也较高。
2.脐带过短,当胎儿在宫内活动时,因脐带长度不足,胎儿活动会对胎盘产生牵拉,导致胎盘从子宫壁分离。一般认为,脐带长度短于30cm时,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会增加。
3.羊膜腔穿刺不当,若在穿刺过程中刺破胎盘附着处血管,可引起出血,从而导致胎盘早剥。临床操作时,若穿刺针直接损伤胎盘实质内血管,就可能引发这种情况。
三、宫腔内压力骤减
1.胎膜早破时,大量羊水突然流出,子宫骤然收缩,宫腔内压力急剧下降,子宫壁与胎盘之间发生错位,导致胎盘早剥。尤其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更高。
2.双胎妊娠时,第一胎儿娩出过快,或羊水过多时突然大量放羊水,均可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壁与胎盘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改变,引起胎盘早剥。有研究显示,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时间短于15分钟,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会增加。
四、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形成胎盘后血肿,引起胎盘早剥。尤其是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时间过长,这种风险更为明显。
五、其他因素
1.孕妇有胎盘早剥病史,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会增加。这可能与子宫胎盘局部的病理生理改变持续存在有关。
2.孕妇吸烟、滥用可卡因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胎盘血管痉挛、缺血,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吸烟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是不吸烟孕妇的2倍左右。
3.孕妇年龄较大、多产等因素,也与胎盘早剥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年龄较大的孕妇,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弹性降低;多产孕妇子宫肌层纤维多次损伤,这些都可能使胎盘早剥的风险升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高龄孕妇,由于本身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更应严格遵医嘱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尿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血管病变等问题。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长时间仰卧,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
2.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滥用药物的孕妇,应在备孕或确诊妊娠后尽快戒除这些不良习惯。吸烟和滥用药物不仅增加胎盘早剥风险,还对胎儿发育有诸多不良影响。在孕期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健康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心理压力可能较大。建议孕妇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不要过度焦虑。孕期要加强产检频率,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进行预防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等,降低再次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