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败血症表现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引发败血症有多种表现。一般表现为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反应差、烦躁不安)及喂养困难(吃奶量减少、吐奶、拒奶);皮肤及黏膜表现为黄疸、瘀点瘀斑、口腔疱疹或溃疡;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呻吟样呼吸;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增快、心音低钝、皮肤花斑及四肢末梢发凉,严重时可致休克;消化系统表现为腹胀、腹泻,严重腹泻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表现为惊厥、前囟饱满。家长若发现新生儿有上述异常应立即就医,日常需注意环境清洁、勤洗手、避免过多人员接触及做好隔离,患病期间密切观察其各项表现并及时告知医生。
一、一般表现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引发败血症时,常出现体温异常,可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时体温易波动,发热可能并不典型,甚至可能出现体温低于正常范围,这与年长儿及成人感染时多表现为高热有所不同。同时,新生儿精神状态改变较为突出,可表现为嗜睡、反应差,对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明显减弱,如吃奶时吸吮无力,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活动明显减少,哭闹次数及强度降低,部分新生儿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难以安抚的情况。此外,喂养困难也是常见症状,表现为吃奶量减少、吐奶频繁,严重时可出现拒奶,这会影响新生儿营养摄入,阻碍其正常生长发育。
二、皮肤及黏膜表现
皮肤可能出现黄疸,黄疸程度轻重不一,可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消退,或在生理性黄疸期后再次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重,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异常。皮肤还可能有瘀点、瘀斑,多分布于头面部、颈部及四肢,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皮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口腔黏膜可出现疱疹或溃疡,新生儿会因口腔疼痛而哭闹、拒食,影响营养供给。
三、呼吸系统表现
可出现呼吸急促,新生儿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严重时可达80次/分钟以上,这是由于感染引发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障碍,机体为满足氧供需求而加快呼吸频率。部分新生儿还会出现呼吸暂停,多为原发性呼吸暂停,持续时间不等,这与感染影响呼吸中枢功能有关,严重呼吸暂停可导致机体缺氧,影响各器官功能。同时,可伴有呻吟样呼吸,是新生儿为增加呼气末肺容量、改善氧合而出现的一种代偿表现。
四、循环系统表现
心率增快,新生儿安静状态下心率可超过160次/分钟,这是机体对感染应激的一种反应,试图通过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严重时可出现心音低钝,提示心肌可能受到病毒侵袭,收缩力减弱。部分新生儿可出现皮肤花斑、四肢末梢发凉,这是由于感染导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若不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发展为休克,出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表现,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
五、消化系统表现
除上述喂养困难外,还可出现腹胀,多因肠道感染后胃肠功能紊乱,肠道产气积聚导致。腹泻也是常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甚至含有黏液或血丝,这与肠道病毒损伤肠黏膜,导致肠道吸收和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严重腹泻可导致新生儿脱水、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病情。
六、神经系统表现
新生儿可出现惊厥,多表现为局部肌肉抽动,如口角抽动、眼睑抖动、肢体局部小抽动等,与感染引发的脑细胞功能异常、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还可能有前囟饱满,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否则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新生儿智力及运动发育。
温馨提示:
1.对于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败血症,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进展迅速,家长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家长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清洁,勤洗手,避免过多人员接触新生儿,降低感染风险。
3.若家中其他成员有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应做好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给新生儿。
4.新生儿患病期间,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呼吸、皮肤等表现,如有异常变化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