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是什么原因
胎盘早剥的原因多样,包括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引发血管问题导致胎盘早剥)、机械性因素(腹部撞击、外倒转术不当、脐带过短、羊膜腔穿刺不当等)、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长时间仰卧位)以及其他因素(孕妇年龄大、多产、有胎盘早剥病史、吸烟吸毒、代谢异常等)。同时提示孕妇要重视孕期保健,有基础疾病者遵医嘱产检控病情,注意保护腹部,规范操作,有病史者做好心理调适并配合产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血管病变
1.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导致胎盘从子宫壁分离。临床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较正常孕妇显著增加。
2.慢性高血压孕妇,其血管内皮损伤,易致胎盘床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进而导致胎盘早剥。有研究显示,慢性高血压孕妇胎盘早剥的发生率约为正常孕妇的23倍。
3.慢性肾脏疾病孕妇,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可导致全身小血管病变,同样会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
二、机械性因素
1.腹部直接受到撞击,如孕妇不慎摔倒、遭受外力击打等,外力可直接作用于胎盘,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有调查发现,因意外腹部撞击导致胎盘早剥的案例并不少见。
2.行外倒转术矫正胎位不当,操作过程中对子宫和胎盘产生的压力及扭转力,可能促使胎盘早剥的发生。临床上曾有因外倒转术操作失误引发胎盘早剥的报道。
3.脐带过短,孕期胎儿活动时,脐带相对过短可牵拉胎盘,当牵拉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易引起胎盘早剥。若脐带长度短于30cm,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有所上升。
4.羊膜腔穿刺不当,穿刺时损伤胎盘附着处血管,可导致胎盘后血肿形成,进而引发胎盘早剥。研究指出,羊膜腔穿刺操作不当是胎盘早剥的一个医源性危险因素。
三、宫腔内压力骤减
1.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快,使宫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有数据显示,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后若处理不当,胎盘早剥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也会导致宫腔内压力骤减,引起子宫壁与胎盘之间错位剥离。临床上羊水过多患者人工破膜后需密切观察胎盘情况。
四、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1.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形成胎盘后血肿,从而引发胎盘早剥。有研究表明,长时间仰卧位是胎盘早剥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五、其他因素
1.孕妇年龄较大、多产,其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增加。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等生理改变,以及多产导致的子宫损伤等因素,均可能与胎盘早剥的发生有关。
2.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明显高于无该病史者。这可能与子宫内环境及胎盘局部因素有关。
3.孕妇长期吸烟、吸毒(如可卡因等),可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胎盘血供,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吸烟孕妇胎盘早剥的发生率较不吸烟孕妇高。
4.孕妇存在代谢异常,如患有糖尿病,其体内糖代谢紊乱,可影响胎盘血管的正常功能,进而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
温馨提示:
1.对于孕妇而言,无论处于孕期的哪个阶段,都应高度重视孕期保健。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务必严格遵医嘱定期产检,积极控制病情,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2.孕期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受到外力撞击。生活中行动应小心谨慎,避免摔倒。若需进行胎位矫正等操作,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降低因操作不当引发胎盘早剥的风险。
3.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心理压力可能较大,应做好心理调适,同时加强孕期监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严密的产检计划,孕妇需积极配合。
4.孕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远离毒品,避免因不良生活习惯增加胎盘早剥风险。孕期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可适当采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血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