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慢性肾炎早期症状多样,包含水肿(如晨起眼睑水肿、下肢水肿,站立久或卧床部位易出现)、尿液异常(蛋白尿早期需尿常规查,血尿分肉眼和镜下血尿,尿量有增多或减少变化)、高血压(早期血压升高不明显,症状隐匿)、乏力疲倦(代谢废物堆积致日常耐力下降且易被忽视)。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家长需关注其异常;老年人症状易被基础病掩盖,应定期体检;孕妇肾脏负担重,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孕期用药需谨慎,都要关注肾脏功能。
一、水肿
1.眼睑水肿:慢性肾炎早期,许多患者会出现眼睑水肿。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代谢紊乱,过多的水分积聚在组织疏松的眼睑部位。这种水肿通常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随着活动增加,水肿可能会有所减轻。比如部分患者一觉醒来,会发现自己的眼睑像“肿泡眼”一样,用手指按压会出现短暂的凹陷。
2.下肢水肿:同样由于水钠潴留,下肢也常出现水肿,尤其多见于脚踝和小腿部位。站立或行走时间较长后,水肿可能会加重。对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慢性肾炎患者,这种情况可能更为突出。而对于经常卧床的患者,水肿可能会在腰骶部等低垂部位出现。
二、尿液异常
1.蛋白尿:肾脏的滤过功能出现问题时,蛋白质会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早期蛋白尿可能量较少,患者肉眼一般无法察觉,需要通过尿常规检查才能发现。尿蛋白的存在,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损伤。持续的蛋白尿会对肾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加速慢性肾炎的进展。
2.血尿: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患者可直接看到尿液颜色发红,像洗肉水一样;镜下血尿则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红细胞。血尿的出现,表明肾脏的一些组织,如肾小球、肾小管等,可能存在炎症、损伤等病变。
3.尿量变化: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早期会出现尿量增多或减少的情况。夜间尿量增多较为常见,正常成人夜间排尿一般不超过2次,若夜间排尿次数达到3次及以上,且尿量超过全天尿量的1/3,可能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开始下降。而当肾脏损伤进一步加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时,会出现尿量减少。
三、高血压
1.血压升高:肾脏在调节血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慢性肾炎发生时,肾脏分泌的一些调节血压的物质失衡,加上水钠潴留等因素,容易引发高血压。早期血压升高可能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头晕、头痛症状,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血压可能持续升高,对心脏、大脑、眼底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2.症状隐匿:有些患者即使血压已经升高,但自身并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觉,这就需要定期测量血压,特别是有慢性肾炎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盐饮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旦发现血压升高,要及时排查是否由慢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引起。
四、乏力、疲倦
1.精神状态不佳:慢性肾炎患者早期常感到乏力、疲倦,这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堆积在体内,影响了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患者会觉得日常活动耐力下降,即使休息后,疲劳感也难以完全缓解。这种乏力、疲倦的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易被忽视:由于乏力、疲倦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很多人会认为是工作劳累、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从而忽略了可能是慢性肾炎的早期症状。尤其是对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当这种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慢性肾炎早期症状可能不太典型,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眼睑水肿、尿量变化、精神不振等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儿童肾脏尚在发育阶段,慢性肾炎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在检查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对儿童伤害较小的检查方法。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慢性肾炎早期症状可能被其他基础疾病掩盖。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出现乏力、水肿等症状,当同时患有慢性肾炎时,可能不易察觉。因此,老年人要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要告知医生,避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对肾脏造成额外损伤。
3.孕妇:孕期肾脏负担加重,慢性肾炎可能使病情恶化,同时也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孕妇若出现水肿、蛋白尿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评估肾脏功能。孕期用药需谨慎,任何药物的使用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等指标,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