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上行侵袭及炎症介质影响破坏胎膜;二是羊膜腔压力过高,如双胎或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使宫腔压力超胎膜承受力;三是胎膜受力不均,头盆不称、胎位异常或宫颈内口松弛致胎膜局部受力异常;四是营养素缺乏,维生素C、锌、铜等营养素不足影响胎膜合成与质量;五是创伤,医源性及机械性创伤破坏胎膜完整性。此外,高龄、多次流产史、肥胖等特殊人群胎膜早破风险更高,需针对性预防。
一、生殖道感染
1.病原体上行侵袭:这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病原体如厌氧菌、衣原体、B族链球菌和淋病奈瑟菌等,可在孕妇生殖道内寄生繁殖。孕期阴道内环境发生改变,局部抵抗力下降,这些病原体更容易生长并沿生殖道上行,侵袭宫颈内口局部胎膜,使胎膜局部张力降低而导致胎膜早破。例如,研究发现,患细菌性阴道炎的孕妇,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较正常孕妇明显升高。
2.炎症介质影响:病原体感染后会引发炎症反应,产生多种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可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活性增强,该酶能够降解胎膜中的胶原纤维等成分,破坏胎膜的完整性和韧性,从而导致胎膜早破。
二、羊膜腔压力过高
1.双胎妊娠或多胎妊娠:多个胎儿在子宫内,使得羊水量相对增多,子宫张力增大。随着孕周增加,宫腔内压力持续升高,当超过胎膜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就容易引起胎膜早破。数据显示,双胎妊娠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为单胎妊娠的23倍。
2.羊水过多:各种原因导致的羊水生成过多或吸收减少,引起羊水量超过正常范围,使宫腔内压力过高。过高的压力均匀地作用于胎膜,尤其是薄弱的宫颈内口处胎膜,导致胎膜早破风险增加。临床研究表明,羊水过多孕妇发生胎膜早破的风险是正常孕妇的数倍。
三、胎膜受力不均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胎头与骨盆入口大小不称,或者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异常,如臀位、横位等,会使胎儿先露部不能与骨盆入口衔接,盆腔空虚致使前羊膜囊受力不均。当宫缩时,前羊膜囊局部压力过大,胎膜容易在此处破裂。据统计,胎位异常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胎位孕妇。
2.宫颈内口松弛:孕妇因先天性宫颈局部组织结构薄弱,或既往有宫颈手术史、多次人工流产史等,导致宫颈内口括约功能破坏,宫颈内口松弛。在妊娠中后期,宫腔内压力作用下,胎膜容易向宫颈内口突出,胎膜局部受牵拉变薄,从而引发胎膜早破。
四、营养素缺乏
1.维生素C、锌及铜缺乏: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纤维的重要辅助因子,锌和铜参与多种酶的合成与激活,这些酶对维持胎膜的完整性和韧性至关重要。当孕妇饮食中缺乏这些营养素时,胎膜中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合成减少或质量下降,胎膜抗张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胎膜早破。有研究对饮食结构不同的孕妇进行观察,发现维生素C、锌及铜摄入不足的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相对较高。
2.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E、叶酸等营养素对维持胎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一定作用。孕期如果这些营养素缺乏,可能通过影响胎膜细胞的代谢、修复等过程,增加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但相关研究尚在进一步深入。
五、创伤
1.医源性创伤:孕期进行的一些医疗操作,如羊膜腔穿刺不当,穿刺针损伤胎膜;人工剥膜时动作粗暴,直接破坏胎膜;或者孕期性生活不注意,外力撞击腹部等,都可能造成胎膜的局部损伤,破坏胎膜的完整性,引发胎膜早破。因此,孕期医疗操作需严格规范,孕妇及伴侣在孕期性生活时也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腹部受到撞击。
2.机械性创伤:孕妇日常活动中,如果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如摔倒、碰撞等,可能会直接损伤胎膜,导致胎膜早破。尤其是孕晚期,孕妇腹部增大,行动相对不便,更应注意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高龄孕妇: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有所下降,生殖道感染的风险可能增加。同时,高龄孕妇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几率升高,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胎盘、胎膜的血供及营养供应,增加胎膜早破风险。建议高龄孕妇孕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定期产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2.有多次流产史孕妇:多次流产可能导致宫颈内口松弛,增加胎膜早破风险。此类孕妇怀孕后应尽早告知医生流产史,必要时在孕中期行宫颈环扎术,以加强宫颈内口的支撑力,减少胎膜早破的发生。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增加腹压的活动。
3.肥胖孕妇:肥胖孕妇体内脂肪堆积,可能影响内分泌及代谢功能,改变阴道内环境,增加生殖道感染几率。且肥胖孕妇发生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风险升高,这些都可能导致胎膜早破。建议肥胖孕妇孕期合理控制体重,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同时密切监测羊水、血糖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