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见管型什么意思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其中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最为常见,其他类型管型的出现提示肾脏损伤严重。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蛋白尿,而蛋白尿的出现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以及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的破坏有关。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使毛细血管腔变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滤过的蛋白质减少。但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对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并未丧失,从而导致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多为+~+++,定量常在0.5~3.5g/d之间。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中,除了蛋白质外,还可能出现其他成分的异常,其中就包括管型。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形成的一种圆柱体状结构。根据管型的形成原因和主要成分的不同,可将管型分为多种类型,如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蜡样管型等。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中,最常见的管型是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透明管型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组成,正常人尿液中可出现少量透明管型。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导致Tamm-Horsfall蛋白滤出增加,同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并未完全丧失,从而使尿液中出现大量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则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和细胞碎片、细胞管型等物质组成,正常人尿液中也可出现少量颗粒管型。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细胞碎片等物质增多,同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并未完全丧失,从而使尿液中出现大量颗粒管型。
除了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外,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管型,如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蜡样管型等,这些管型的出现通常提示肾脏的损伤程度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