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术后怎么康复训练
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早期(1-2周)、术后中期(2-8周)、术后后期(8周以后)等。
1.术后早期(1-2周)
此阶段骨折断端刚刚进行固定,稳定性尚差,康复训练主要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预防肌肉萎缩为主。患者可在卧床时进行趾踝主动活动,如用力屈伸脚趾,缓慢地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勾脚)和跖屈(绷脚)动作,每个动作保持3-5秒,每组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同时,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大腿肌肉绷紧后保持5-10秒,然后放松,每组20-30次,每天4-6组。另外,家属可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肢进行轻柔的向心性按摩,从脚趾向大腿方向按摩,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
2.术后中期(2-8周)
随着骨折断端开始有纤维骨痂形成,稳定性有所增加,可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在继续进行早期训练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训练。可借助CPM(持续被动运动仪),设定合适的角度和速度,一般从30°-40°开始,每天增加5°-10°,每次训练30-60分钟,每天1-2次。同时,进行小腿肌肉的等张收缩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部分患者如果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可在医生允许下,开始扶双拐不负重行走,感受肢体的负重感觉,但要避免患肢直接受力。
3.术后后期(8周以后)
当X线检查显示骨折端有明显骨痂生长,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可逐渐增加负重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开始进行部分负重行走,从体重的1/4-1/3开始,使用双拐辅助,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负重量。同时,加强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训练,如进行蹲起练习、踮脚尖练习等,以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还可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练习,提高肢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训练方案,避免过度训练导致骨折移位或延迟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