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血症和败血症的区别
脓毒血症和败血症都是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但二者在概念、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
1.概念
败血症指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脓毒血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引起,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2.诊断标准
败血症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如从血液中培养出致病菌,同时伴有发热、寒战、皮疹、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但血液培养阳性率并非100%,有时即使血液培养阴性,但有明确的感染灶和典型的临床表现,也可诊断为败血症。
脓毒血症诊断标准更为复杂和细化,目前主要采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来评估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当存在感染,且SOFA评分较基线水平增加≥2分时,即可诊断为脓毒血症。此外,还会结合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等指标进行初步筛查,qSOFA包括呼吸频率≥22次/分、意识改变、收缩压≤100mmHg这三项指标,如果符合其中两项或以上,需高度怀疑脓毒血症。
3.临床表现
败血症起病急骤,常有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型,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及关节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以瘀点最为多见,多分布于躯干、四肢、眼结膜、口腔黏膜等处。
脓毒血症除发热、寒战等感染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心率增快(>9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表现。根据受累器官的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累及肾脏可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损伤表现;累及肝脏可导致黄疸、肝功能异常;累及呼吸系统可引起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症状。
4.预后
败血症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等情况,病情可能进展迅速,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脓毒血症病情通常较为严重,死亡率较高。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部分患者仍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其预后与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