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因神经功能失调而引发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多发于青壮年,以女性较为常见,临床表现多样,与患者的性格和所处环境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及其他症状,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心悸
自觉心脏搏动增强,有心慌感。常伴有心前区不适,心跳时快时慢,或有心律失常感。
2.呼吸困难
常感到空气不足,呼吸不畅,需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来缓解症状。
3.心前区疼痛
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为针刺样或牵扯样痛,时长为数秒或数小时。常于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5.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胀、肠鸣、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尿频、尿急、阳痿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心理治疗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2.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1等。若有焦虑、抑郁症状,可适当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3.物理治疗
如针灸、按摩、生物反馈等,可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因此,对于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