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管梗阻、感染等,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需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注意饮食、定期体检,孕妇和老年人需特别注意。
1.症状
上腹部不适: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右肩背部疼痛、发热等。
2.诊断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等,可帮助了解患者的炎症情况和肝功能状况。
影像学检查:B超、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胆囊炎,并发现胆囊结石等病变。
胆囊造影: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胆囊的形态和功能,对诊断慢性胆囊炎有一定帮助。
3.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调整饮食、避免油腻食物、戒烟酒等。
药物治疗:使用利胆药物、抗生素等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有胆囊结石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
4.预防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胆囊结石、胆道感染等,以预防慢性胆囊炎的发生。
注意饮食: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定期体检:有胆道疾病家族史、肥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慢性胆囊炎在孕妇中较为常见,治疗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同时注意饮食和休息。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和治疗。
总之,慢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