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因神经功能失调而引发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女性,临床表现多样,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主要有心脏搏动增强、心慌、心前区不适、疼痛、呼吸困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及其他症状,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目前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通常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1.心悸:自觉心脏搏动增强,有心慌感,常伴有心前区不适,心前区可有刺痛或隐痛,为时短暂,几秒钟至持续数小时不等。
2.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呼吸不畅或空气不够,有时需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来缓解症状。
3.心前区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为心尖区及左乳房下区刺痛或刀割样痛,为时数秒或持续数小时不等,疼痛发作与劳力无关,多数发生在静息状态时,且多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而诱发。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汗、手足发冷、两手震颤、上腹胀痛、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
5.其他症状:乏力、头晕、头痛、脸红灼热感、失眠、多梦、焦虑、易激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目前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通常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
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1等,也可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阿普唑仑、氟西汀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因此,对于有心脏不适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