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诊断标准包括右上腹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超声或CT检查可显示胆囊增大、壁厚等。需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等疾病鉴别。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老年人、孕妇和儿童需特别注意。
一、症状
1.腹痛:右上腹剧烈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
2.发热:体温升高,通常在38℃以上。
3.黄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但较少见。
二、体征
1.右上腹压痛:胆囊区有明显压痛,墨菲征阳性。
2.腹肌紧张:腹肌紧张,可有压痛和反跳痛。
3.肝脏肿大:胆囊炎症可导致肝脏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可能升高。
3.血尿淀粉酶:部分患者可能升高。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显示胆囊增大、壁厚、胆汁淤积等,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
2.CT检查:有助于明确胆囊炎症的程度和范围,排除其他腹部疾病。
五、诊断标准
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以下是常见的诊断标准:
1.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
2.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
3.超声或CT检查显示胆囊增大、壁厚或有结石。
六、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穿孔:可有上腹部疼痛,但疼痛更剧烈,常伴有腹膜炎体征。
2.急性胰腺炎:可有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更为明显。
3.高位阑尾炎:疼痛部位较高,可伴有恶心、呕吐,但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
七、治疗
1.一般治疗: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解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3.手术治疗:如果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有胆囊穿孔等并发症,需手术治疗。
八、注意事项
1.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感染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
2.孕妇: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3.儿童:急性胆囊炎较少见,诊断时需注意排除其他疾病。
总之,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有助于预防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