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的区别
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都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是良性病变,侵蚀性葡萄胎是恶性病变,侵蚀性葡萄胎多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后,两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不同,侵蚀性葡萄胎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FIGO评分、化疗方案等有关。
1.定义:
葡萄胎:是一种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
侵蚀性葡萄胎:是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后,部分滋养细胞增生,细胞大小不一,有核分裂象,但浸润肌层深度不超过子宫肌层的1/3。
2.临床表现:
葡萄胎:停经后阴道流血为典型症状,多发生于停经后8-12周,量多少不定,可反复大量流血,严重时可导致贫血。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子宫异常增大、变软,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等。
侵蚀性葡萄胎:多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少数可发生在异位妊娠后。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可分为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后3年内发病和3年以上发病。与葡萄胎相似,侵蚀性葡萄胎也会出现阴道流血,但多为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多少不定。此外,还可能出现腹痛、腹部包块、转移灶症状等。
3.诊断:
葡萄胎:主要通过超声检查、血β-HCG测定和诊断性刮宫进行诊断。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呈蜂窝状或落雪状;血β-HC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诊断性刮宫可见子宫内为增生的滋养细胞,无绒毛结构。
侵蚀性葡萄胎:主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有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史,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等症状,血β-HCG水平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肌层内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团块,结合辅助检查,如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4.治疗:
葡萄胎: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清宫后需定期随访,包括血β-HCG测定、超声检查等,直至连续3次阴性,且随访时间不少于2年。
侵蚀性葡萄胎: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化疗方案常用的有单药化疗和联合化疗,常用的药物有氟尿嘧啶、更生霉素、甲氨蝶呤等。手术主要用于化疗耐药或有大咯血等并发症时。
5.预后:
葡萄胎:大多数葡萄胎可经清宫治愈,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
侵蚀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FIGO评分、化疗方案等有关。早期、低危患者的预后较好,晚期、高危患者的预后较差。
总之,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其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一旦确诊为葡萄胎,应及时治疗,并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