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紧急处理注意什么
高血压危象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监测生命体征,密切测量血压,持续心电监护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尤其对特殊人群更需频繁监测;二是迅速降压,依据不同情况设定降压目标,选择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合适药物;三是保护靶器官,通过检查评估损害并针对不同损伤治疗;四是寻找并处理诱因,询问病史排查原因并针对性处理;五是针对特殊人群,老年患者降压慢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孕妇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并监测胎儿情况,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用药谨慎选药并严格控制剂量。
一、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血压,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以评估血压变化趋势,为治疗提供依据。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因高血压危象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氧供情况,若存在低氧血症需及时纠正。对于年龄较大、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生命体征波动可能更明显,需更频繁监测。
二、迅速降压
1.降压目标:在初始1小时内,使平均动脉压降低不超过25%。随后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左右。对于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患者,降压速度和目标需个体化。年轻且无严重并发症患者,降压速度可相对快些;老年患者或有脑血管疾病患者,降压应更谨慎。
2.药物选择:常用药物有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等。硝普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用于各种高血压危象;硝酸甘油对合并冠心病患者更适用;尼卡地平对高血压急症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较为适宜。
三、保护靶器官
1.评估靶器官损害: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肾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脑功能相关检查等,判断是否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对于有糖尿病病史患者,需重点关注肾功能变化。
2.治疗靶器官损伤:针对不同靶器官损伤采取相应措施。如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四、寻找并处理诱因
1.询问病史:详细询问患者近期生活方式,如是否突然停用降压药、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对于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患者,需重点排查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血压升高。
2.处理诱因:针对找到的诱因进行处理。若因突然停药导致,需重新评估并调整降压方案;若因情绪激动引起,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大,降压过程中易出现低血压,需密切监测血压,降压速度宜慢。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2.孕妇:孕妇发生高血压危象,不仅威胁自身健康,还影响胎儿。治疗时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拉贝洛尔等。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包括胎心、胎动等。
3.儿童患者:儿童高血压危象相对少见,一旦发生需谨慎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如卧床休息、调整饮食等。如需用药,要严格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