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怎么回事
甲亢是一种因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病症,病因包括自身免疫、碘摄入过多、甲状腺炎等,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此外还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甲亢的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Graves病是甲亢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甲亢患者的80%~85%。它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的血清中存在针对甲状腺细胞的自身抗体,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这些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细胞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
其他可能导致甲亢的原因包括:
碘摄入过多:长期碘摄入过多可能导致甲亢。
甲状腺炎:某些类型的甲状腺炎,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释放过多,引起甲亢。
垂体性甲亢:由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异位甲状腺激素分泌:某些情况下,甲状腺以外的组织或肿瘤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亢。
甲亢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心悸、手抖、体重下降、怕热、多汗等,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此外,还可能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甲状腺超声、放射性碘摄取率等检查,以明确甲亢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甲亢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原因等因素。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缓解甲亢症状。治疗通常需要持续1.5~2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放射性碘治疗是利用放射性碘被甲状腺摄取的特性,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该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的患者。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组织。
除了药物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外,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对甲亢的管理很重要。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应避免摄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同时,应戒烟限酒。
在特殊人群中,甲亢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例如,孕妇甲亢的治疗需要特别关注胎儿的安全,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老年人甲亢的治疗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因为他们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低。
总之,甲亢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