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治疗,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合适水平,治疗原则是小剂量开始、优先使用长效药物、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常用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可能引起低钾血症、血尿酸升高等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需注意用药。患者应遵医嘱服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血压,改变生活方式,以控制血压。
1.治疗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
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
年龄≥80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
2.治疗原则
小剂量开始,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减少血压波动。
联合用药,以增加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合并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3.常用降压药物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适用于心率较快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劳力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适用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
4.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利尿剂:可能引起低钾血症、血尿酸升高、血糖升高等。应注意补钾,同时避免高嘌呤饮食。
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禁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起咳嗽、血钾升高、血肌酐升高等。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能引起血钾升高、血肌酐升高等。
5.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降压不宜过猛,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压。
孕妇: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
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免影响婴儿发育。
6.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控制情况。
改变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等,有助于提高降压效果。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同时,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