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诊断标准
高血压危象诊断标准包括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超180mmHg和/或舒张压超12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幅超30%)、出现神经系统(头痛、烦躁、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胸痛、急性心力衰竭等)、泌尿系统(少尿、无尿、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以及存在靶器官损害证据(心脏如心电图、心脏超声改变,肾脏血肌酐等指标升高,眼底视网膜动脉改变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因血管弹性差、常伴多种慢病,发生高血压危象更易有严重并发症;孕妇高血压危象威胁自身及胎儿,用药需谨慎;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危象多继发,家长要留意异常表现,治疗选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式。
一、高血压危象诊断标准
1.血压标准:血压急剧升高,一般收缩压超过180mmHg和(或)舒张压超过120mmHg。但血压升高的程度并非是诊断高血压危象的唯一标准,部分患者基础血压较低,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数值,但较其基础血压升高幅度超过30%,也可能处于高血压危象状态。血压突然升高会对血管壁产生强大压力,增加血管破裂、器官灌注异常等风险。
2.症状标准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较为常见,多为搏动性,程度剧烈,部位多在前额、枕部或全头部。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患者表现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坐立不安等。部分患者会有视力模糊,因血压升高影响眼部血管及神经,导致视网膜动脉痉挛、水肿等病变。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这是由于过高血压导致脑灌注异常,引起脑组织损伤。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患者自觉心跳异常,可伴有胸闷、胸痛。胸痛多为压榨性或闷痛,与血压升高致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痉挛或心肌缺血有关。严重时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多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有咳嗽、咳痰,痰可为白色泡沫痰或粉红色泡沫痰。
泌尿系统症状: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这是因为高血压危象时肾脏血管痉挛,肾灌注不足,导致肾功能受损。同时,尿液检查可能发现蛋白尿、血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因血压急剧升高而受损。
3.靶器官损害证据
心脏损害:心电图可显示心肌缺血改变,如ST段压低、T波倒置等,严重时可出现心肌梗死图形。心脏超声检查可能发现左心室肥厚、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等,长期高血压危象状态会使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肾脏损害: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升高,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受损。急性肾损伤时,血肌酐在48小时内升高≥0.3mg/dl(26.5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50%。
眼底损害:通过眼底镜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严重时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甚至视乳头水肿,这些改变提示高血压对眼部血管及神经造成严重损害。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血压调节能力弱,发生高血压危象时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血管意外、急性心力衰竭等。因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会进一步加重靶器官损害。所以老年患者日常应严格控制血压,定期监测,一旦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及相关症状,需立即就医。
2.孕妇:孕期高血压危象不仅威胁孕妇健康,还会影响胎儿发育,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孕妇若出现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应警惕高血压危象,及时测量血压并就医。孕期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降压药物。
3.儿童及青少年:儿童高血压危象相对少见,但多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继发因素引起。儿童表述症状可能不准确,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有无烦躁、头痛、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一旦怀疑高血压危象,需尽快就医明确病因,治疗时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