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高血压尿蛋白高怎么办
孕期高血压且尿蛋白高即子痫前期,对母婴危害严重,孕妇可出现多系统功能损害,胎儿会生长受限等。应对措施包括:一般治疗,保证充足睡眠取左侧卧位,合理饮食;病情监测,关注孕妇血压、尿蛋白等及胎儿发育和胎心情况;药物治疗,依情况用降压、解痉及促胎肺成熟药;适时终止妊娠,依孕周、病情等决定时机和方式。特殊人群中,高龄孕妇风险高,需密切监测、谨慎用药;有慢性病史孕妇病情易加重,要制定个性化方案并严格控制基础疾病。
一、孕期高血压且尿蛋白高的危害
孕期高血压伴有尿蛋白高,即子痫前期,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孕妇而言,可引发全身各系统功能损害,如导致脑血管痉挛,增加脑出血风险;影响肾脏功能,严重时可致肾衰竭;累及心血管系统,引发心力衰竭等。对胎儿来说,会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
二、孕期高血压尿蛋白高的应对措施
1.一般治疗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取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休息时间应尽量保证每天810小时。
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物,食盐不必严格限制,因长期低盐饮食可引起低钠血症,易发生产后血液循环衰竭。但全身水肿者应限制食盐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对于肥胖孕妇,需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体重增加过快加重病情。
2.病情监测
孕妇监测:密切监测血压,每天至少测量23次,了解血压波动情况;定期检查尿常规,关注尿蛋白变化;监测体重,若体重突然增加过快,如每周超过0.5千克,可能提示病情进展。同时,留意自身症状,如头痛、眼花、胸闷、上腹部不适等,一旦出现应及时告知医生。
胎儿监测: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等指标,评估胎儿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进行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和是否存在缺氧情况,一般从孕32周左右开始,每周12次。
3.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当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时,需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和子痫发生。常用药物如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甲基多巴等。
解痉药物:硫酸镁是子痫前期预防子痫发作的关键药物,可解除全身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使用时需密切观察孕妇的膝反射、呼吸及尿量等指标,防止镁中毒。
促胎肺成熟药物:对于孕周小于34周,预计1周内可能分娩的孕妇,应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如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可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4.适时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时机:子痫前期患者,若孕周≥37周,胎儿已成熟,应考虑终止妊娠;孕周在3437周之间,若病情稳定,可继续观察,促胎肺成熟后适时终止妊娠;若病情严重,如出现重度子痫前期的严重并发症,如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等,应在积极治疗母胎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及时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方式:根据孕妇病情、胎儿情况及宫颈条件等综合决定。若孕妇病情稳定,胎儿情况良好,宫颈条件成熟,可考虑经阴道分娩;若存在剖宫产指征,如孕妇病情严重,不能耐受阴道分娩,或胎儿窘迫、胎位异常等,应行剖宫产术。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高龄孕妇发生孕期高血压且尿蛋白高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更应密切关注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变化,增加产检次数。由于高龄孕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药物代谢可能与年轻孕妇有所不同,使用药物治疗时需更谨慎,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
2.有慢性病史孕妇:如本身患有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孕期病情更易加重。需与专科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孕期管理方案。孕期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得因怀孕而自行停用原本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同时,要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病情担忧而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血压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