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严重1型糖尿病
严重1型糖尿病是因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处于病情较严重阶段。其特征包括血糖长期高水平,如糖化血红蛋白常高于8.5%、空腹血糖超13.9mmol/L等,易引发急性(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慢性(累及多系统)并发症。治疗需终身依赖胰岛素,采用多次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输注,强化血糖监测,针对并发症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特殊人群中,儿童和青少年血糖控制目标相对宽松,家长和老师需配合;孕妇血糖控制要求严格,孕期及产后胰岛素剂量需调整;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要关注其特殊情况。
一、严重1型糖尿病概述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严重1型糖尿病通常意味着病情处于较严重阶段,不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难以控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预期寿命。
二、严重1型糖尿病的特征
1.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常高于8.5%,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该指标越高,说明高血糖状态持续时间长且控制不佳。空腹血糖常超过13.9mmol/L,随机血糖可能频繁超过16.7mmol/L,高血糖会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患者多尿、口渴,严重时可致脱水。
2.急性并发症:频繁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导致血酮体升高(超过3mmol/L),尿酮体阳性,同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严重时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3.慢性并发症:累及多系统。微血管并发症方面,糖尿病肾病表现为持续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时发展为肾衰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至失明。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可出现胸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神经病变会造成肢体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感觉减退,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胃肠功能、泌尿生殖系统等,出现腹泻、便秘、尿失禁等。
三、严重1型糖尿病的治疗
1.胰岛素治疗:需终身依赖胰岛素,通常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如基础餐时胰岛素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以更好控制血糖。
2.血糖监测:强化血糖监测,每天至少监测47次指尖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前后、睡前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23点血糖,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3.并发症治疗:针对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立即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纠正酮症酸中毒;对于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根据病情可能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延缓肾功能恶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需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
4.生活方式干预:严格饮食控制,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定时定量进餐。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血糖控制目标相对宽松,避免低血糖影响生长发育。家长需监督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及饮食运动,学校老师应了解患儿病情,以便在学校出现紧急情况时能正确处理。因儿童认知能力有限,需用简单易懂方式进行糖尿病教育。
2.孕妇:孕期血糖控制要求严格,血糖波动对胎儿发育影响大。孕前需优化血糖,孕期密切监测血糖,胰岛素剂量常需调整。饮食既要满足孕妇和胎儿营养需求,又要控制血糖,运动选择适合孕妇的方式,如散步等。分娩后,胰岛素剂量需重新调整。
3.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低血糖耐受性差。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避免低血糖导致心脑血管意外。药物选择要考虑肝肾功能,胰岛素注射部位皮肤松弛,需注意注射技巧,防止注射到肌肉层。家人应关注老人血糖监测、用药及饮食情况,鼓励适当运动,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