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的症状
小儿贫血会引发多系统症状:皮肤和面色苍白,严重时皮肤粗糙干燥;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烦躁不安、发育迟缓;呼吸系统呼吸加快、深度加深;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甚至有异食癖;循环系统心率增快,长期严重贫血可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早产儿等特定小儿群体更易贫血,若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要注意饮食均衡预防贫血。
一、皮肤和面色改变
小儿贫血时,皮肤和面色会出现明显变化。正常小儿的面色红润,而贫血患儿面色、睑结膜、口唇、甲床等部位会逐渐变得苍白,这是因为贫血导致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液携带氧气能力下降,体表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不足,无法充分为皮肤等组织器官提供足够氧气,从而出现色泽改变。随着贫血程度加重,皮肤还可能变得粗糙、干燥,这是由于皮肤长期得不到充足氧气和营养供应,细胞代谢受到影响。
二、神经系统症状
1.精神状态:小儿常表现出精神不振、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贫血时大脑供血、供氧不足,神经细胞功能受到影响。大脑神经细胞对缺氧极为敏感,轻度缺氧时可能导致兴奋性改变,出现烦躁不安;严重缺氧时则神经功能抑制,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同年龄段小儿表现有所差异,婴幼儿期可能更多表现为易激惹、哭闹,稍大儿童可能自述头晕、乏力,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成绩。
2.发育迟缓:长期严重贫血会影响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尤其在婴幼儿期,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贫血导致的缺氧会阻碍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髓鞘形成,进而影响小儿智力、语言、运动等方面发育,如坐、爬、站、走等大运动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三、呼吸系统症状
1.呼吸频率改变:小儿会出现呼吸加快现象,尤其在活动后更为明显。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贫血时氧气供应不足,身体为了满足各器官组织对氧气的需求,通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通气量,试图摄取更多氧气。轻度贫血小儿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可能轻度增加,而重度贫血小儿即使在安静状态下呼吸也会明显急促,活动后甚至会喘息,类似运动后过度换气表现,但休息后呼吸频率不能迅速恢复正常。
2.呼吸深度变化:除频率加快,呼吸深度也可能加深,以进一步提高肺部气体交换效率,增加氧气摄入。然而,这种代偿作用有限,严重贫血时即使呼吸深度和频率大幅增加,仍可能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需求,导致机体缺氧状态持续存在,影响各器官功能。
四、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变化:多数贫血小儿会出现食欲减退。这是因为贫血时胃肠道黏膜供血不足,影响消化腺分泌及胃肠道蠕动,消化功能受到抑制。患儿可能对平时喜欢的食物缺乏兴趣,食量减少,尤其对肉类、蛋类等富含蛋白质食物更不喜欢,进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贫血。不同年龄段小儿表现有别,婴幼儿可能出现拒奶,稍大儿童可能诉说肚子不舒服、不想吃饭。
2.消化功能异常:可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便秘或腹泻。由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引起腹胀;胃肠蠕动紊乱则可导致便秘或腹泻。有些小儿还可能出现异食癖,喜欢吃一些非食物物质,如泥土、墙皮等,这可能与贫血导致的味觉改变及微量元素缺乏有关。
五、循环系统症状
1.心率改变:小儿心率会增快,尤其在安静状态下更为明显。贫血时心脏为了维持足够血液循环,保证各组织器官氧气供应,会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心脏就像一个泵,贫血导致泵出的血液含氧量不足,心脏只能通过增加泵血次数来弥补。轻度贫血时心率可能稍高于正常范围,重度贫血时心率可明显增快,甚至超过正常小儿最高心率范围,听诊时可听到心音亢进,这是心脏为克服外周阻力增加、维持有效循环所做出的反应。
2.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长期严重贫血,心脏持续处于高负荷状态,会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引起心功能不全。心脏如同一个不断工作的肌肉泵,长期过度工作会使心肌增厚、心脏腔室扩大,就像一个气球被过度充气。当心脏结构改变到一定程度,心脏功能会逐渐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功能不全表现,此时病情较为严重,不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还可能危及生命。
温馨提示:小儿贫血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家长忽视。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儿、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等,由于其生理特点,更易发生贫血,家长需格外关注。如果发现小儿出现上述疑似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小儿饮食均衡,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儿,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强化铁米粉、水果泥、蔬菜泥等;对于较大儿童,鼓励不挑食、不偏食,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食物,预防贫血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