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五分类(全血

来源:民福康

血常规五分类是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指标进行分类计数的检查方法。其解读需要综合参考多项指标,包括红细胞相关指标、白细胞相关指标、血小板相关指标及其他指标。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年人)的血常规结果可能与成人不同,解读时需考虑其特殊性。

血常规五分类是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指标进行分类计数的一种检查方法。以下是对血常规五分类的全面解读:

一、红细胞相关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

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增多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地区居民、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减少则见于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2.血红蛋白(HGB):

正常参考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变化与红细胞计数基本一致,但在贫血的诊断中更为常用。

3.红细胞比容(HCT):

正常参考值: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类似,主要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

二、白细胞相关指标

1.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4.0-10.0)×10?/L。

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感染、炎症、应激等情况;降低则可能提示病毒感染、放化疗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正常参考值:50%-70%。

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降低则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3.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正常参考值:20%-40%。

临床意义: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多见于病毒感染;降低则可能与免疫缺陷、放化疗后等有关。

4.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

正常参考值:3%-8%。

临床意义: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某些血液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

正常参考值:0.5%-5%。

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常见于过敏、寄生虫感染、某些皮肤病等;降低则可能与免疫功能减退有关。

6.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

正常参考值:0%-1%。

临床意义: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较少见,可能与某些血液病、恶性肿瘤等有关。

三、血小板相关指标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100-300)×10?/L。

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多可能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有关;减少则可能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正常参考值:7.0-11.5fL。

临床意义:MPV增大常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减小则可能提示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消耗增加。

3.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正常参考值:9%-17%。

临床意义:PDW增大提示血小板大小悬殊,可能与血小板破坏增多有关;减小则可能提示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压积(PCT):

正常参考值:0.108%-0.282%。

临床意义:PCT升高常见于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降低则可能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四、其他指标

1.网织红细胞计数(RC):

正常参考值:(0.5%-1.5%)。

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降低则可能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正常参考值:27-34pg。

临床意义:MCH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降低则可能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关。

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临床意义:MCHC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降低则可能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关。

血常规五分类检查虽然不能直接确诊某种疾病,但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参考,帮助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饮食、运动等,因此在解读血常规结果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对血常规结果有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特殊人群的血常规解读:

孕妇:孕期血常规结果可能会有所变化,如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会生理性升高,血小板计数可能会稍有降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儿童:儿童的血常规参考值与成人略有不同,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血常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在解读儿童血常规结果时,需要考虑年龄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常规结果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能会生理性降低,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升高。同时,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可能比较复杂,血常规结果的解读需要更加谨慎。

总之,血常规五分类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持空腹、放松心情等,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肿瘤
肿瘤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什么叫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婴儿和儿童,特征是骨髓中红细胞生成受抑制,导致贫血等症状。其病因主要是基因突变,目前尚无特效预防方法,主要通过输血和使用造血生长因子等方法治疗。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导致贫血和其
儿童ph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怎么办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儿童ph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治疗费用、心理支持、饮食、感染及定期复查等问题。 儿童ph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需要及时、专业的治疗。以下是关于儿童ph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建议: 1.化疗:化疗是儿
多毛细胞白血病如何护理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多毛细胞白血病的护理需注意心理、饮食、休息、皮肤、口腔等方面,还要定期复查。 多毛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白血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症状。由于多毛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较为复杂,且容易复发,因此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以下是多毛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办法有哪些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可能威胁生命的血液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支持治疗: 预防和治疗贫血:输血是治疗贫血的重要手段,但长期输血可能导致铁过载,需要定期监测并接受去铁治疗。 预防和治疗感染: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发生感染时,应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预防
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复发吗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复发风险因人而异,可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诊断需依靠详细检查,治疗方案因病因而异,预防关键是避免危险因素、遵循治疗建议和定期随访,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特点是骨髓无法产生足够的健康血细胞。AA患者经过治疗后,有一定比例的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热,如何治疗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热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病情等,包括对因治疗、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他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热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明确发热的原因并采取
白血病病人感染以外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白血病病人感染以外发热的原因主要包括治疗相关、疾病本身及其他方面,如化疗药物副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白血病细胞浸润、细胞因子释放、药物过敏、输血反应及其他疾病等。 白血病病人感染以外发热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相关: 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会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
白血病M3化疗后白细胞低是什么原因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化疗后白细胞低是白血病M3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主要原因包括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和免疫抑制。医生会采取定期监测血常规、升白药治疗、预防感染、饮食调整、休息和观察等措施来应对。 化疗后白细胞低是白血病M3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主要原因如下: 1.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化疗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要点是什么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要点包括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无脾肿大、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等,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
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主要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治疗方法有免疫抑制治疗、支持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贫血症状: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这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 2.
白血病中医病名叫什么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中医将白血病称为“血证”“虚劳”“癥积”等,认为其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热毒内蕴、瘀血内阻等因素导致的。在治疗上,中医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方法,同时注重调理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外,中医还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理人体的内在环境,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
白血病M3多久可以治愈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白血病M3治愈率相对较高,但治愈时间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治疗方案、治疗反应、并发症及定期随访和监测等。 白血病M3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白血病类型,通过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诱导分化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且预后相对较好。 然而,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健康
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是什么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包括白血病症状消失、血常规和骨髓象检查正常、微小残留病灶检测阴性、无白血病细胞浸润,且患者需定期复查和监测。 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白血病症状消失:患者的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完全缓解,身体状况良好。 2.血常规检查正常: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恢
哪些儿童容易得白血病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容易得白血病的儿童群体包括:有白血病家族史的、接触过化学物质的、接受过放疗或化疗的、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的、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长期生活在辐射环境中的、早产儿或低体重儿。 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以下是一些容易得白血病的儿童群体: 具有白血病家族史的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理分型有哪些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有以下三种病理分型: 1.慢性期:多数小儿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多因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脾脏肿大或白细胞异常而确诊。 2.加速期:患儿常有发热、虚弱、体重下降、骨骼疼痛,脾脏迅速肿大,原来有效的药物失效。 3.急变期: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相似,多数为急粒变,
贫血久了会得白血病吗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贫血久了不会直接导致白血病,但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可能同时存在,需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 贫血和白血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它们在血液系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而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癌症,会导致异常白细胞的过度生长。 贫血久了并不会直接导致白血病。贫血的主要原
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如何护理
范芸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预防感染、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注意休息和定期复查等。 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以下是一些关于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的建议: 1.密切观察病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