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不痛不出血,可能影响吃奶,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涂抹抗真菌药物等方式治疗。
一、病因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细菌,通常存在于健康人的口腔和肠道中。当新生儿的口腔环境改变,例如使用抗生素、奶嘴或乳头消毒不彻底、母亲的乳头有感染等,白色念珠菌就可能过度生长,引发鹅口疮。
二、症状
1.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通常在舌头、口腔黏膜、颊部或上颚等部位。
2.斑块可能会逐渐扩大,融合成片,但不会疼痛或出血。
3.患儿可能会出现吃奶时哭闹、烦躁、拒食等症状。
三、诊断
医生通常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症状来诊断新生儿鹅口疮。如果怀疑有其他问题,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涂片检查或培养。
四、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口腔清洁,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擦拭口腔,每天数次。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物或漱口水。
2.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涂抹在口腔内的斑块上。
3.预防:注意口腔卫生,喂奶前后清洁乳头和奶嘴,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五、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2.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奶嘴等物品,以防交叉感染。
3.治疗期间要注意患儿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4.如果母亲有乳头感染,应及时治疗。
总之,新生儿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通常可以很快痊愈。家长要注意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果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