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受损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创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酗酒等,症状主要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跛行等,检查包括X线、磁共振成像、核素骨扫描等,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戒酒、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髋关节保护等。
1.病因
创伤: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可导致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股骨头内脂肪细胞增生,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酗酒: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其他:如减压病、血红蛋白病、高雪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症状
髋关节疼痛: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常见的症状,可逐渐加重,尤其在活动后加重。
髋关节活动受限:患者髋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跛行:由于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者行走时出现跛行。
3.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股骨头骨质疏松、囊性变、塌陷等改变。
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核素骨扫描:可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包括避免负重、使用拐杖、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包括股骨头髓芯减压术、带血管蒂骨移植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
5.预防
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戒酒。
积极治疗原发病。
注意髋关节保护,避免受伤。
总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如果出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