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口腔炎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好发于1~3岁儿童,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水疱、溃疡,可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一般可自愈,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预防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营养、按时接种疫苗等方式进行。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好发于1~3岁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以下是关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一些信息。
1.病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主要原因。这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2.症状:
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水疱,水疱迅速破裂后形成浅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溃疡可融合成较大的糜烂面。
患儿可出现发热、咽痛、流涎、拒食等症状。
发热可持续1~2天,口腔疼痛可导致患儿哭闹、烦躁、睡眠不安等。
3.诊断:根据患儿的症状和口腔检查,通常可以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取口腔分泌物进行病毒检测,以确定病毒的类型。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药物治疗:可使用口腔局部药物,如利巴韦林喷雾剂、干扰素喷雾剂等,以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如果患儿发热,可根据体温情况给予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对症治疗:对于口腔疼痛明显的患儿,可在进食前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等局部麻醉剂缓解疼痛。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患儿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加强营养,提高患儿免疫力。
按时接种疫苗,如手足口病疫苗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具有传染性,患儿应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免传染给他人。如果患儿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