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好发于口腔内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可蔓延至咽喉部、食管、气管、肺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不易擦去,强行擦拭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溢血,严重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彻底消毒、避免滥用抗生素、加强口腔护理、增强免疫力等方式进行预防,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抗真菌治疗。
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好发于口腔内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有时可蔓延至咽喉部、食管、气管、肺等部位。新生儿是鹅口疮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出生后2周内的早产儿。
新生儿鹅口疮的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擦拭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溢血。如果累及食管、气管、肺等部位,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引起新生儿鹅口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到霉菌。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乳头不清洁。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玩具等。
4.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
5.宝宝免疫力低下。
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一般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喂奶后喂适量温水,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
2.药物治疗:可局部使用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克霉唑、咪康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3.抗真菌治疗:如果宝宝鹅口疮严重,或合并其他感染,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
预防新生儿鹅口疮的关键在于加强护理和注意卫生。
2.奶瓶、奶嘴等应彻底消毒,母乳喂养前应清洗乳头。
3.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
4.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
5.给宝宝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比较娇嫩,在治疗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黏膜。如果宝宝出现鹅口疮,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