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如何治疗
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方面,患者要保证充足休息,在疼痛耐受范围内适当活动,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药物治疗上,一线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快速缓解症状但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或有禁忌时可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需监测相关指标。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肝肾功能弱,用药要谨慎,加强相关监测;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用最低有效剂量,免疫抑制剂孕期避免用,哺乳期权衡利弊;儿童罕见,治疗要谨慎,糖皮质激素影响生长发育,尽量不用免疫抑制剂。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以减轻肌肉疼痛。但也需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伸展运动等,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弱者,活动强度应适当降低,活动过程需有人陪同,避免摔倒等意外。
2.心理支持:由于疾病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关怀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一线药物,如泼尼松等。此类药物能迅速缓解肌肉疼痛、僵硬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感染、血糖升高等。对于老年患者,尤其要关注骨质疏松和感染风险,定期监测骨密度和相关指标。
2.免疫抑制剂: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使用禁忌时,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警惕药物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药物治疗时需更加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导致骨质疏松和血糖波动,应加强对骨密度和血糖的监测,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控制血糖等。同时,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根据指标调整药物剂量。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风湿性多肌痛在孕期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选择需谨慎。糖皮质激素虽可使用,但应尽量选择最低有效剂量,以减少对胎儿或婴儿的潜在影响。免疫抑制剂大多对胎儿有致畸风险,孕期应避免使用。哺乳期妇女如需用药,应权衡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必要时暂停哺乳。
3.儿童:儿童患风湿性多肌痛相对罕见,若确诊,治疗同样需谨慎。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密切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应尽量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若必须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