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牙齿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可由饮食、说话等面部刺激因素诱发,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说话、洗脸等可导致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呈周期性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儿童、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病因及发病率:
病因:可由饮食、说话、洗脸、刷牙等面部刺激因素诱发,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
发病率:年龄多在4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表现:
疼痛发作前常无预兆,说来就来,为阵发性、剧烈的闪电样或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扳机点:约有1/3的患者,在颜面部某一区域内有特别的皮肤敏感区,有轻微的触动,面部肌肉的牵拉及震动,甚至哪怕冷空气的刺激均可诱发,故称为扳机点。
诊断:
神经系统检查:颜面部皮肤粗糙,皮肤着色,皮肤增厚或变薄,眉毛脱落,消失。
特殊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可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神经阻滞疗法:在X线或CT引导下将药物或无水酒精等注射到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内,破坏感觉神经细胞,从而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效果。
射频电凝疗法: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等。
预防:
注意气候变化,避免风吹、和寒冷气候对颜面部的刺激。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急噪、焦虑等情绪诱发疼痛。
日常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以及热性食物等。
尽量避免触及“扳机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特殊人群:
儿童: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药物治疗可能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对于儿童患者,应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神经阻滞疗法、射频电凝疗法等。
孕妇:孕妇在治疗牙齿三叉神经痛时应特别谨慎,应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可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或射频电凝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治疗牙齿三叉神经痛时,应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同时,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