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治疗
儿童遗尿症的治疗包括多方面。基础治疗有调整作息和饮食、避免睡前摄入过多水分并养成睡前排尿习惯,同时进行排尿训练以增加膀胱容量。行为疗法包含报警器治疗,通过声响唤醒孩子建立条件反射,以及激励疗法,对不尿床行为给予奖励。药物治疗方面,6岁及以上儿童适用去氨加压素减少夜间尿量、抗胆碱能药物增加膀胱容量。心理支持要缓解孩子压力、增强其信心。此外,不同年龄段治疗方法有别,5岁以下多采用基础和行为疗法,5岁及以上效果不佳可考虑药物治疗;男孩女孩存在生理心理差异,男孩关注泌尿系统问题,女孩侧重心理支持;有基础疾病应先治疗,药物治疗需告知病史防药物相互作用。
一、基础治疗
1.生活管理:调整作息和饮食,避免睡前摄入过多水分,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同时,规律作息时间,白天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改善儿童遗尿症症状。对于生活方式特殊,如经常晚睡、白天活动量过大的孩子,更应注意纠正,恢复规律作息。
2.排尿训练:鼓励孩子白天多饮水,有意识地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增加膀胱容量。在孩子有尿意时,适当憋尿一段时间后再排尿,逐步提高膀胱控制能力。此训练应循序渐进,根据孩子年龄和耐受程度进行调整。
二、行为疗法
1.报警器治疗:使用遗尿报警器,当孩子尿液浸湿床单时,报警器会发出声响唤醒孩子起床排尿。长期使用可建立孩子膀胱胀满与觉醒之间的条件反射,逐渐减少遗尿次数。通常建议5岁及以上儿童使用,需家长耐心配合,确保报警器正常工作并及时引导孩子排尿。
2.激励疗法:对孩子不尿床的行为给予奖励,如贴纸、小玩具等,正面强化孩子控制排尿的行为,提高孩子治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奖励应根据孩子喜好设置,对于性格活泼、对奖励敏感的孩子效果更佳。
三、药物治疗
1.去氨加压素:适用于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遗尿症,通过减少夜间尿量,降低遗尿发生频率。6岁及以上儿童适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等,可放松膀胱逼尿肌,增加膀胱容量,适用于膀胱功能不稳定的患儿。6岁及以上儿童可使用,具体用药需遵循医嘱。
四、心理支持
1.缓解压力:了解孩子是否因学习、家庭环境等因素产生压力,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因为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可能加重遗尿症状,尤其对于性格敏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
2.增强信心: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明白遗尿症是可以治疗的,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温馨提示: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孩子治疗方法选择不同。5岁以下孩子多以基础治疗和行为疗法为主,因药物治疗可能存在副作用,不建议轻易使用。5岁及以上孩子,在基础和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药物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嘱。
2.性别差异:男孩和女孩在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上有一定差异。一般男孩遗尿症可能与包皮过长、包茎等泌尿系统问题相关,若存在此类问题应及时处理;女孩则可能更易因心理因素影响遗尿症状,心理支持在治疗中尤为重要。
3.特殊病史:若孩子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泌尿系统畸形等,应先治疗基础疾病,因其可能影响遗尿症的治疗效果。同时,在使用药物治疗遗尿症时,需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